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湖南具有发展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的资源禀赋优势。近年来,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迅速,形势喜人。截至2013年底,湖南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示范点14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强县34个,旅游名镇60个、名村195个,乡村休闲旅游区点4000多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19家(五星级214家)。乡村旅游区点全年接待乡村旅游人数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亿元。为深入了解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课题组先后到岳阳、长沙、常德、郴州、怀化等地,采取座谈、访谈、专家研讨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报告。
一 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
1.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湖南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岩类多样、地貌类型齐全。岩溶山水、丹霞风光和砂石柱状峰林等特色地貌景观丰富。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季节性分明,暖湿性明显。湖南森林植被丰富,全省有110多家国家森林公园,有自然保护区109处,森林覆盖率已达57.34%,森林景观季节性变化明显。湖南水资源丰富,水系以湘、资、沅、澧为骨干,以洞庭湖为中心,长度在5000米以上的河流达5341条。优越的自然环境绘就了潇湘山水风光画卷长轴,为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生态农业基础良好
作为“鱼米之乡”,湖南的农业品种十分丰富,全省现有种子植物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达5000多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43种,约占全国九分之一。畜禽品种和经济鱼类繁多,畜禽约270多种、经济鱼类160余种。湖南农产品不仅具有总量优势,而且具有质量特色。湖南大宗农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具体而言,稻谷和苎麻位居全国第一,生猪和柑橘位居全国第二,烤烟位居全国第四,淡水产品位居全国第五,茶叶位居全国第六,蔬菜位居全国第七,棉花和油料位居全国第八。湖南杂交水稻、超级稻开发处于领先地位,“湖南香米”、“湖南猫牙”、“湖南丝苗”等优质稻米多次荣获国家金奖和省部级名优产品称号。湘西椪柑、大湘南脐橙被纳入我国柑橘产业带。湖南现有4个国家级棉花生产基地县,4个国家级淡水养殖基地县,14个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县。如隆回县形成了“一林四业”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即以传统林业为主,重点打造楠竹产业基地30.2万亩、金银花产业基地20万亩、柏木用材林产业基地30.2万亩、油茶产业基地10万亩四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特色林业产业基地达90万亩。
3.交通网络体系完善
交通的通达性是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般而言,以城市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是生态农业旅游密集发展的半径圈。湖南现已形成覆盖面广、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截至2013年,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达5084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数达1073公里、二级公路通车里程数达10702公里,铺装和简易铺装路面达到162444公里,已经全面构建起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主体、农村公路为延伸”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为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4.潜在客源市场巨大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业将获得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会迅速增长;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旅游消费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时代,休闲需求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常态。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000多美元,湖南省人均GDP达到5900多美元,无论是国内旅游市场还是省内旅游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作为中部省份,湖南周边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城镇居民将会成为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的主要客源。
5.政府支持力度增大
国家层面,近几年出台了诸多法律文件,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2013年2月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年10月颁布实施了《旅游法》、2014年8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政府相继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先后出台了《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意见》、《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从2010年起,湖南全面实施了“3521旅游创建工程”,即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