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访谈者:袁准
问一:国家对生态农业是否应进行补偿?
秦方进: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与“石油农业”相对立而出现的生态农业,被认为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来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成为一个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结合的综合体”。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太阳能固定率和利用率,提升生物能的转化率,提高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率,通过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最终产生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效果。因此,个人认为对此必须作出肯定回答:国家应该鼓励生态农业发展,国家应对生态农业进行补偿。第一,生态农业是个大概念。它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是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部分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政策众多,需要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与职能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来引导、推介、保护、支持。第二,从农业内部来看,一方面,农业生产人力、物力投入大,但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推广绿肥、有机肥、秸秆还田、人工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虽然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但这不能直接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更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对生态农业积极性不高。此外,目前片面追求粮食产量提高,滥施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第三,从发展外部来看,最近这些年,各地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与小城镇未处理的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重,这些已经直接威胁人的生存环境,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治理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尽管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好,但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差,农民无心也无力来完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为确保农业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十分必要。
问二:对当前生态农业现状的看法?
秦方进: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也日益成为主要任务,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生态农业。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我个人感觉,国家和省一级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说,当前的生态农业,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级层面,都还处于萌芽阶段。为什么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一是理论基础不扎实。生态农业很复杂,需要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支持,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式研究,尽管可能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综合整体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综合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系统。二是技术体系不完善。目前的生态农业实践缺乏实用和简便的技术措施,生态农业技术问题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例如,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又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因此,当前生态农业技术要么很高深,一般农民学不会,要么很复杂,一般条件适应不了,如果农民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其予以科学设计,而简单照搬别人的经验很难取得成功。三是政策支撑不给力。没有政府支持就不可能有生态农业的真正普及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发展到目前阶段又面临新的挑战,仅以粮食生产为例,多年来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真正解决,种粮比较效益低下,丰收之年却卖粮难,为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环境保护,国家和省里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效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