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
一 宏观经济下行,国防科技工业继续景气周期
(一)2015年宏观经济不甚乐观
从实体经济看,2015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大。首先,从中期趋势看,受“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调整远未到位。其次,从影响因素看,投资与房地产的调整对2015年的经济压力可能会更大。总之,2015年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会大于2014年。
但新常态下,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高铁、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兴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战略的实施,201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能够实现7%的既定目标。2015年要通过优化政策,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通过促进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通过调整结构,创造中国经济竞争优势。
图1 GDP和CPI增长
(二)国防科技工业持续景气周期
宏观经济下行时,国防科技工业的成长及盈利性受宏观的影响相对较小,行业跨周期性成长来自军费投入、信息化装备需求、政策支持及资产证券化四个方面的支撑。
1.军费两位数增长和结构优化预期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市场空间
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美国、日本及其同盟体系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挤压;二是管控海上安全,构建海洋新秩序;三是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应对相关的外部压力。作为一项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增信释疑,取决于大国间的博弈与合作,也取决于强大军力的保驾护航。长远来看,中国周边依然围绕着中印边境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朝核危机及南海争端等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挤压下,未来争端或进一步演变为局部冲突或战争。国防军工作为肩负维护国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角色变得愈发关键,而军费开支的合理较快增长则为该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公布国防支出8868.98亿元,增长10.1%,虽比2014年12.2%的增速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2000年以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允许范围为第一考虑因素,军费开支在此背景下一度出现失速,2000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了强劲增长,积累了殷实的经济基础,军费支出增速开始逐步注重与经济增速并行。随着国家总体实力的不断跃升,保证国家海外资源及公民安全的国防安全战略需求在不断增加。近年国防支出呈现恢复性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15%,但即便这样,相对于中国经济总量,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也只有1.3%左右,远低于美国、俄罗斯、英国及法国等主要军事国家2%~5%的水平。我们认为未来军费的增长势必要和中国目前的大国地位相匹配。此外,从国家军费开支的构成来看,我国装备支出占军费比例约为1/3,而同期欧美国家的装备支出占比在40%以上,可见我国的军费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以美国为例,一直以来庞大的军费开支为美国实现全球远程投送、精确打击、信息化网络战等领先的军事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5年,美国国防预算总额达到5850亿美元,同比小幅减少48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人员开支。回顾过去五年,虽然美国军费预算因海外战场投入的减少和削减陆海军兵力而呈下降趋势,但作为其核心项目,高度信息化、集成化的武器装备预算再创历史新高。可见,美国在军费预算减少的情况下,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短期内其军费开支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的格局仍将持续。
图2 中国国防预算情况
图3 财政支出比重有上升趋势
图4 各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
2.国防信息化——时代的风口
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信息在重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提出了改造传统国防的时代话题。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围绕“信息化”经历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并对我国国防建设敲响警钟。毋庸置疑,信息化战争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战争模式,而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联合运用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未来战场中,分散对抗将成为历史,更多的是表现为信息化武器系统之间的联合对抗。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重点拓展的军事领域包括:①提升军队信息技术的联合作战能力;②布局外空间站,发展军事航天技术;③发展“蓝海”海军,提升远洋作战能力。在新军事战略转型带动下,我国陆军从区域防卫向全程机动型转变,海军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