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走出去”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人权影响

    作者:张万洪 程骞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摘要:

    本文采用人权的视角,使用具体事例,较系统地梳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对东道国人权状况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文章指出在海外投资中重视人权原则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提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人权表现的具体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views the positive and passive human rights impacts of overseas investments by Chinese corporates under the “Going Out” strate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ights. It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pecting human rights principl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s,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rights performances by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s.

    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可以对东道国人权状况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0年7月启动的“全球契约”行动计划首次将尊重人权纳入工商业界所应当遵守的原则,规定“企业界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人权;保证不与践踏人权者同流合污”[1],并将其置于劳工、环境、反贪污等各项原则之前。2005年,联合国任命了人权与跨国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问题特别代表,并通过《保护、尊重和救济:工商业与人权框架》促成了新的共识。[2]该框架正式专门提出了国家保护人权、企业尊重人权、为工商业侵犯的人权提供救济的国家和企业责任。2011年6月1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首套旨在预防和解决与工商业活动有关的、对人权不利影响风险的全球标准——《工商企业与人权:实施联合国“保护、尊重和补救”框架指导原则》,并于同日决议设立一个关于人权与跨国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问题的工作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也在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全球化以及非国家行为者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委员会也越来越多地论及缔约国在企业部门对落实《公约》权利的影响方面所负的义务。在许多情况下,企业部门通过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生产性投资等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公约》所规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做出贡献。然而,委员会也经常注意到,企业的活动可对享有《公约》规定的各项权利产生负面影响。这类问题不胜枚举,从童工、工作条件不安全、限制工会权利和歧视女工,到损害健康权、生活水平(包括土著人)、破坏自然环境以及腐败的破坏性作用等等,不一而足。委员会重申,缔约国有义务确保企业活动充分尊重《公约》规定的所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确保权利持有人得到充分保护。”[3]

    上述情形均表明,“商业和人权”已经不仅是国际公民社会和工商企业所关注的议题,更逐渐成为联合国着力推动的领域。一国政府须认真对待该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人权影响;企业也须用人权标准来检讨其境外商业行为。

    图1 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日渐增多。根据2014年9月9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增长1.4%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见图1)。投资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增加5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6604.8亿美元,全球排名由第13位升至第11位,投资存量全球排名前进两位。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为吸引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5个国家(见图2)。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五大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5486亿美元。2013年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达196.7万人,其中直接雇用外方员工96.7万人,占49.2%;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有10.2万人,较上年增加1.3万人。[4]回顾2003年,中国海外投资流量仅为28.5亿美元,十年来这个数字增长了约3800%(见图3)。

    图2 中国公司2005~2014年上半年海外直接投资与工程投资分布图

    图3 2005~2013年中国海外投资和工程金额

    2014年10月6日,商务部新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化了企业“走出去”的行政过程,2014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上述举措势必会大大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将会出现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将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加入“走出去”的行列。

    本文拟使用人权的视角,较系统地梳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对东道国人权状况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文章第一部分将主要介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对当地人权的积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