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要规避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需要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理清思路。在对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战略设计和政策安排时,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一 关于经济改革发展与发展方向
在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第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本方针。要把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改革发展的底线。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经济社会制度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标志,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失去主人翁地位,就会出现贫富上的两极分化,或者出现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而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颠覆性错误,直至走到邪路上去。如果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失去了主体地位,我们党就会失去执政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和执政的依据,我国就会出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局面。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导向和稳定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龙头和中坚力量,是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和维护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可靠保障。如果国有经济失去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无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革命之青春的原则性的大问题,含糊不得,动摇不得。
第二,要把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未来改革发展的指针。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摒弃传统工业化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立足我国国情,在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的基础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从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分析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对这条道路的内涵又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摒弃传统工业化模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党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党根据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指针;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现有人口、资源、环境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以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针,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设计和政策安排的必然选择。
第三,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未来改革发展的主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摒弃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转变和创新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上说,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低速增长时期,新的风险和隐患频频出现;发达国家被迫改变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模式,试图通过扩大投资出口,重振现实经济,拉动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通过扩大内需提振经济;资源输出国也纷纷改变单纯依靠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谋求依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以产业多元化实现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原有的需求动力减弱,新的市场需求尚未形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的科技革命即将兴起,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生命科学、空间开发、海洋利用等方面技术创新的密集度正在提高,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