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原文标题:Narendra Modi Visits China——View from Bangladesh
文章框架:中印两国一些观察家对中印关系的阐述;两国贸易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潜在意义;中印两国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观点摘要:
1.在国内外,关于世界领导人高层互访的结果,既接受支持者的热情赞扬又遇到反对者的尖锐批评,这是不寻常的。纳伦德拉·莫迪最近对中国的访问也不例外。在他于今年五月访问中国前,胡志勇,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曾在《环球时报》(该报通常被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喉舌)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写道:“印度精英对于他们的民主盲目自信和自大,而印度普通人很自卑,很少有印度人能够准确、客观和合理地对待中印关系。”接着,他说:“更糟糕的是,一些印度媒体不负责任地夸大双方之间的冲突,给公众的敌意火上浇油。”印度媒体,像以前一样“敏锐”,发现这篇文章反映了北京权力人士的“野蛮和批评的意见”,挑出了文中的观点结构和时机方面的毛病。
2.不出所料,人民党的盟友,湿婆神军党(意为湿婆的军队是印度的一个民族主义政党,成立于1966年6月19日,由现任党主席巴拉·萨克莱创立。该党的宗旨为:基于“土地之子”的理念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其喉舌Samaana中描述,中国是一个对印度领导人“表面上”拥抱的国家。莫迪在访问期间,指责中国从印度地图抹去克什米尔和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人们应该毫不奇怪地意识到中国持这种立场的背景。
3.尽管安全和主权始终是世界领导人的重要话题,但这两个术语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走过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糟糕阶段,当领导人相遇或在区域组织会议中见面时,贸易在对话议程中占据着更重要的位置。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接近700亿美元。但是,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从2001年的10亿美元猛增到2012年的400多亿美元。当然,纳伦德拉·莫迪在访问中国期间,尝试寻求印度商品进入中国的更多渠道,以使两国的年贸易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
4.但困难在于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设置了非关税壁垒。其中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商品主要以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为主,主要出口制成品包括电气机械、运输设备、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等(2014~2015年达到160亿美元),其他商品大多是工业产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2015年,印度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国在2014~2015年对印度出口总额为558亿美元,而中国从印度的进口额为109亿美元。2012年,印度进口额为194亿美元,出口额为139亿美元。由于产品位于生产链的底层,这使印度面临受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风险。
5.几年前印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挑战传统的项目指出,从传统上讲,印度从中国进口商品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相比其他来源,中国商品价格更低廉。例如,2012年,印度进口了价值97亿美元的“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占总进口额的20%。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中国期间,中国承诺向印度提供价值达220亿美元的项目,我们也必须看到,2014年莫迪访问日本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承诺提供35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改善印度基础设施。而美国则希望本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额从目前的1000亿美元增加至5000亿美元。
6.人们已经注意到,自2009年以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直在审议中,如果实现的话(关键在于美国国会通过贸易促进授权法案,简化贸易立法流程,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会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人们可能会对某些国家的加入感到疑惑,它们既不属于第一世界,也不依赖于单一的有限资源,更没有强大的经济。有人可能会怀疑美国所谓包围中国并保持它太平洋大国地位的计划。毕竟,现代技术已经铺平了开发海底丰富资源的道路,所以,拟议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一些成员一直在与中国就南沙群岛问题进行争吵。
7.人们担心,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资源丰富的阿拉伯国家也将需要依托自己的石油来支撑国内经济,而没有多少可以用于出口。Ifthikar Gilani在2015年5月6日发表的《 纳伦德拉·莫迪的中国之行——外交的严峻考验》中指出,政治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向印度抛出一张大网,这也会使美国感到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