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原文标题:China’s Foreign Aid Reform and Implications for Africa
文章框架:中国推出对外援助政策改革计划;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对外援助情况;中国观察家和学者达成的共识以及存在的分歧;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受援国。
观点摘要:
1.在过去的几年里,要求中国实行对外援助政策和体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商务部于2014年发起了一项运动,即“全面深化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制改革”,并于12月制定了新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在这个宏伟计划的领导下,商务部计划于2015年制定中国对外援助中长期政策方针。尽管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可能不会如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明显,但是仍将影响中国对外援助重要政策的方向和实施过程。
2.中国现有的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的对外援助改策需要改革。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对外援助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类型从一开始的政府实体到私人公司再到个人和社会实体,而且其投入的对外援助资金数额也显著上升。从1949年到2009年末,中国累计对外援助金额为2562.9亿元人民币(用2009年的汇率换算约为430亿美元),而2010年到2012年这一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受援国的要求和期望也已经多样化,涉及的领域包括技术援助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外援助已经对全球发展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对外援助已经成为替代现有西方援助的一股强大力量。由中国主导的多边发展机构,如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正给包括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现有机构带来巨大挑战。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这些多边发展机构新领域,它也需要缩小其传统双边援助和现行国际规范之间的差异。
4.就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是否需要改革这一问题,中国观察家和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需要制定对外援助方面的法律,以此来规范目前缺乏权威性的国家对外援助政策。在技术层面上,中国需要更多国际援助方面的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国际开发工作,并对援助项目的实施进行更好的监测和评估。对中国高校和学术机构来说,国际开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现在中国的许多对外援助人员并没有外语或国际关系教育背景,他们在知识方面的缺乏限制了他们可以执行的任务的范围和深度。此外,监测和评估一直以来都不是中国援助项目的强项,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
5.除了这一共识以外,其实还存在着重大分歧,如人们对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优先顺序产生了争论。例如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优惠贷款,最近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2010~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总数的55.7%(1949~2009年,这一百分比仅为28.7%)。目前,像中国当代国际关系学院徐伟忠这样的杰出的观察员,已经开始呼吁中国改变其对外援助模式,这种新模式应该更加倾向于能力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可以预料的是,这种转变可能会逐渐弱化中国利用对外援助来提升自身商业利益形象的行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那些受援国的利益。此外,努力将中国的对外援助项目重点从基础设施项目上转移,可能不符合中国政府当前的优先发展目标。中国商务部已经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对外援助。
6.目前,中国的双边援助主要由商务部执行。由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受到商业因素的严重影响,所以这一官僚机构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许多中国分析家建议建立中国国际发展机构(或对外援助管理局)来全面管理国家的对外援助。
7.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受援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改革的影响。在战略层面,非洲的民众要求“援助”(而非商业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且这正在逐渐影响着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中国正在通过在非洲欠发达国家建立职业学校和技术培训学校来增加其对外援助的投入。对外援助改革将有利于这些项目的建设,也有利于更多有经验的传统捐助国和多边发展机构进行合作,同时有利于改善中国自己的对外援助制度并加强本国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可能将其对外援助重点从基础设施项目上转移。尽管如此,中国的发展筹资以及这些金融资源对非洲大型基础设施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非洲国家不应该仅仅作为单纯的受惠者,而应该积极地表达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