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原文标题:China’s AIIB Challenges
文章框架:中国提出建立亚投行;亚投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外界对它的讨论;中国创设的一个贷款模式;亚投行引发的两点启示;中国是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但是不具有最终决策权;亚投行的多边性质;必须采用严格的制度法规来对亚投行进行管理;亚投行的筹款模式目前还没有确定。
观点摘要:
1.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期间提出建立亚投行以来,中国就致力于在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做出努力,以确保这一金融机构的成功建立。中国已将各国加入亚投行的截止时间延迟到2015年3月31日,现在又有6个国家希望加入亚投行,这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和韩国。从外界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所进行的讨论来看,多数分析家已经将焦点集中在亚投行的外部影响上,如亚投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中国利用亚投行实现其战略利益的愿望以及围绕亚投行所产生的外交冲突。然而,亚投行运营所带来的内部挑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2.对中国来说,亚投行的身份存在问题。中国早期曾强调“亚洲基础设施市场存在8万亿美元的资金短缺”,这表明设立亚投行是有必要的。准备填补这一资金缺口的理由保证了亚投行的合理性,特别是它在亚洲欠发达国家中的合理性。但是,中国也强调亚投行必须是一个多边商业银行,而不是发展援助机构。许多分析家对亚投行将如何平衡基础设施项目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与获得相应回报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很多疑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存在资金周转期较长、利率低和潜在的浪费和腐败等问题。
3.中国创设了一个“基础设施资源”双边贷款模式,受援国利用这一模式来偿还中国的贷款。由于这一模式存在争议,并受到了广泛批评,所以在亚投行使用它是非常不明智的,而且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
4.亚投行引发的两点思考。第一,中国声称亚投行能够“填补亚洲基础设施市场资金空缺”,而实际上亚投行可以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亚投行的贷款可能不像受惠国政府所预期的那样慷慨。
5.此外,中国官员已经意识到,即使中国是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中国要主宰亚投行的决策也是不可能的。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亚投行将会设立一个三层管理结构:理事会、董事会以及行长或银行管理层。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将选出非常驻董事会成员,这些成员将决定预算和项目。即使中国在亚投行的董事会成员比其他国家多,它也将无法支配亚投行的决策过程。
6.亚投行的多边性质已经在协商建立亚投行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明显。第二届亚投行首席谈判会议于2015年1月下旬在孟买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和印度财政部部长助理夏尔马主持。而亚投行筹备组现阶段主要是由中国官员组成。据了解,亚投行的最终领导层人员配备将体现国际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7.事实上,一些中国分析人士指出,要发展亚投行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其决策过程比预期的更加麻烦。相比之下,通过丝绸之路基金这类渠道来实现双边贷款则更加容易,也可以更快地实施,而且更利于中国的政策利益。制定亚投行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是另一个两难困境,即不得不在坚持高标准和做出实际决定之间徘徊。中国已经承诺,亚投行将比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但中国也认识到,要满足各种实际需求,就必须采取高质量的制度法规。高标准以及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是一个良好信用评级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亚投行国际筹资的可行性(亚洲开发银行是AAA评级)。
8.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亚投行的筹款模式目前还没有确定。在早期阶段,中国可以利用其外汇储备或发行特殊国债来筹资,但是其他成员国没有同样的金融灵活性。有人推测,中国可能会给一些成员国贷款,以满足它们最初的支出需求。而银行内贷款、公私伙伴关系(PPP)和亚洲大型私人储蓄都被视为未来的融资选择,但是它们缺乏有力的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体系,这会严重抑制银行的短期运营能力。
9.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中国将继续支持亚投行,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它可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使国际经济秩序“民主化”,使中国的投资组合多样化,同时也能促进出口,提升中国领导人的威望。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观察家,都应该对亚投行有一个更为现实的评估。
编号:20150311A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