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
面临全球化时代民族发展中许多既新又复杂的问题,根据对滇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民族地区和政策调适的视角,笔者建议确立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不同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利用边疆跨境民族和国家沿边开放口岸,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口岸,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提升民族地区文化影响力;整合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及民族地区高校研究机构资源,构建国家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文化预警观测研究体系,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战略咨询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围绕各民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国家利益,从“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出发,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具体通过乡镇文化站建设、“村村通”、公共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的推进,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中华红歌会、“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基本上构建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跃了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全球化,是20世纪中后期影响民族国家构成、世界格局和区域形势最为重要的力量。在全球化进程中,作为人类群体的民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的人口流动,使族类群体趋于多样,改变了国家的民族构成和族际关系,导致族际关系的复杂化。随着经济与文化交往的加强,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民族国家中民族成员对民族群体的认知普遍加强,维护自身文化价值与地位,对异文化认知需求与本能排斥意识同时得到强化;民族观念和文化自信力在世界范围内被不断明晰与拓展。这些新的民族问题已深刻影响着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组织架构、运行方式和国家治理。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发展中面临许多既新又复杂的问题,现实的状况与传统的观念、民族理论、甚至政策体系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民族政策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尤其民族地区文化政策是应对日趋复杂的民族与国家关系,调适民族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面对全球化时代日趋复杂的民族现象和族际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坚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理论自信和民族工作的道路自信;另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广泛吸收借鉴全球各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教训和经验,对民族地区的文化政策需要进行必要的调适,以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民族地区应以调适日趋凸显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为目标,结合不同地区民族发展的历史与沿革、社会发展现状、民族问题等,制定有针对性、分类指导的文化政策,以此推动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根据2013年暑期由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对滇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长期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关注与研究,从民族地区面向全球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政策调适的视角,提出以下建议,供国家民委相关部门参考咨询。
1.确立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不同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社会问题,制定不同地区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原则。西北和青藏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由于主体民族相对集中,在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应围绕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与民族地区长治久安这一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的融合,构建现代文化传承传播体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以潜移默化、贴近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宣传活动,营造民族团结与安定的良性文化氛围,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消解民族权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维护国家的统一。
东北地区民族较少,主要集中在沿边地带,一些少数民族是跨境民族,国家主权与地区安全成为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民族问题被复杂的国家利益所掩盖。东北地区的文化建设应围绕国家主权与地区安全,强化民族团结与国家形象,将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与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融为一体,推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民族众多,除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