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2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转型

    作者:王佳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摘要:

    滇西地区白族聚居地新华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新华村产业转型提供了四个方面的经验。一是有效合理开发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乡民艺术资源、技艺资源等,促使乡村摆脱单一农耕生计模式;二是吸引公司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有效地解决乡村发展新产业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瓶颈等问题,同时健全行业协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权益保障机构,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重要机构的引导和管理服务效能;三是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也是旅游业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四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单靠家族传承的方式远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应通过更广泛的群体得以传承。

    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宏观战略中,高度重视乡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都以基层乡村为单位落实和推进。国家和地方在推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着重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希望广大乡村和农民能够摆脱贫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权益。乡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别在于,大部分的乡村在生产方式上仍主要依赖耕作种植的传统农业,其生产方式相对单一,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城市化、现代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乡村存续和发展的两个根基性要素土地和乡民,正在加剧流失,人均耕地面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剧减少,土地的日益稀缺导致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乡村正在迅速消失。引发的核心问题是,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存续空间的乡村一旦简单地通过土地被征用的方式变成城镇,那么相应的文化必然也失去了生存之基。

    从传统进入现代,从乡村演化为城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既不能阻止传统乡村向现代城镇发展的合理要求,更不能急功近利,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传统乡村在毫无根基的状况下通过耕地变高楼的方式变成所谓的“城镇”。粗放型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乡村平稳过渡进入现代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阻碍。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凸显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思考了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关键性差别,在于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权益分配与享受方式的不同。因此,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乡村如何既摆脱传统单一的农耕生产方式以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又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既获得与城镇发展同等的权益和基础条件,又保持着乡村的特点与都市发展模式形成差异性竞争,归根结底是乡村如何找到自身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产业、产品并形成产业链,以产业的转型带动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转变,实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美丽乡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接驳。

    滇西地区白族聚居地新华村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北角的新华村,距离鹤庆县城7公里、丽江机场12公里,大理到丽江的铁路在鹤庆县设有站点,新华村位于大丽公路旁边,是大理到丽江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新华村是一个白族聚居村落,有1295户共计5875人。有901户从事手工艺加工,1427人属于长期从事手工艺品加工(只包含能够制作银器工艺品的工匠技师等,不包含从事市场开拓和专管售卖的人)。全村拥有耕地2965亩,人均5分6厘。地少人多是新华村自古以来的状况,随着人口日益增多,新华村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过去勉强可以通过耕种满足全家人的口粮,现在已经逐步出现无法满足的情况。2012年,新华村总收入10852万元,其中个体收入8845万元(不含公司),人均纯收入100900元。与西部地区很多民族乡村相比,新华村已经实现了主要生计模式从传统种植业向手工艺业甚至服务业的转变,在全村平均水平上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很大一部分从事银器工艺品加工、制作和销售的乡民已经走上了致富的路子。新华村从传统手工技艺被开发成为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生产销售逐步实现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文化服务,走了一条相对清晰的从资源依赖、产品生产向创意制造、服务提供转变的路子,也实现了乡村经济主导产业从传统农业、传统手工业、现代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由此,新华村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滇西地区乃至整个云南区域经济、文化产业、乡村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名词,获得“银都水乡”、国家4A级景区等品牌和荣誉。

    一 产业转型的两个阶段

    新华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明显变化是:从传统种植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到手工艺品蜚声国内受到重视,实现传统农业村向手工艺品村的转型。新华村过去一直以传统农耕作为主要的生计方式,但祖祖辈辈积累下了一门打制银铜器的手艺。这门手艺在过去主要是适应当地生产生活需要,制作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少数民族服饰中的饰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