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
引言
2010年,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肥要放眼全国,进一步提升标杆,做大体量,加快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2010年9月21日,孙金龙同志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指出,“从我省情况看,合肥要成为特大城市,应当是区域内的总人口,包括城市的和农村的,至少要有1000万,城市化率至少要达75%~80%”。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省要实现较快的城市化就首先要保证在很短时间内把合肥建成特大规模的城市。
作为区域特大城市,合肥市首先在人口规模上要达到1000万的目标。为此,在研究中既要考虑如何实现人口的累积,也要考虑这个累积所需的时间,既要研究有利于人口累积的因素,也要研究限制合肥市人口发展的因素。笔者将研究成果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需要多长的时间和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1000万人口的累积。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合肥将有哪些人口迁移引力源,即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哪些。第三部分研究的结论是,实现积累1000万人口的目标,要取决于人们的生存环境。该部分重点讨论了土地、水、道路、住房、环境等情况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 合肥市人口总量目标实现的方式和时间研究[1]
由于缺乏原巢湖市各年的统计年鉴,所以本部分先考虑老合肥人口发展,找出规律,再用居巢区和庐江县2010年数据进行修正。
1.人口集聚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
人口规模的积累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人口自然增长,另一个是人口净迁移。自然增长是出生因素与死亡因素综合的结果,净迁移是迁入因素和迁出因素综合的结果。根据老合肥市现有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自然增长实现1000万累计的,而必须借助人口迁移才能实现。
分析发现,在过去的5年里老合肥人口总量是不断增加的,到2009年末老合肥市户籍人口数达到491.4万,常住人口数达到510万。经计算平均每年增加约9万人,增长率平均为1.87%(见表1、图1)。
表1 2005~2009年老合肥市人口总量
图1 2005~2009年老合肥市人口增长数变化情况
结合出生和死亡情况,这一阶段人口自然增长呈先升后降的态势,但总体是增加的,平均每年自然增加35000人,平均自然增长率为7.4‰。表2显示前5年老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数值,图2展示了这些数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表2 2005~2009年老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
图2 2005~2009年老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
近年来,老合肥经济发展迅速,导致人口流迁频繁。迁入人口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的幅度不大,迁出人口各年基本持平,可以看做基本维持平均值,经计算平均每年机械增长(净迁移数)5万人。与500万左右的总量相比,迁移对人口总量的影响较小,但由于这些年净迁移为正值,其累积效果是可观的,故不能忽略不计。因此,在后面预测时,假设未来每年净迁移数不变,取前5年均值的近似值。表3给出了迁移情况数值,图3和图4则显示了迁入、迁出和净迁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表3 2005~2009年老合肥市人口迁移情况
图3 2005~2009年老合肥市机械增长人口数变化情况
图4 2005~2009年老合肥市净迁移率的变化趋势
在分析以往人口发展的基础上,采用场景预测法对老合肥市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根据图5可见,老合肥市人口总量在50年里将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在2020年前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将得到遏制,达到608万,此后总量呈现缓慢的增长过程,2034年将到达最大值,达到615万,以后人口总量将快速下降。到2050年人口总量(中方案)(见图5)基本回到目前的水平,为586万,到2060年人口总量将降至544万。
图5 老合肥市中长期人口总量变化趋势
图6 老合肥市中长期自然增长人口数变化趋势
结合出生和死亡,老合肥市中长期自然增长人口数(中方案)(见图6),人口自然增长总量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只是在2023~2036年基本恒定,图中显示2010年的5万降到2060年的负3万。由于近期内国家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不会出现明显的松动,所以通过老移民出生的方法来获得大量人口的增加是不现实的。
根据以上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