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体育场馆业的现状与运营发展

    作者:霍建新 董杰 李芾 刘少川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摘要:

    北京通过举办亚运会、大运会、奥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自《体育法》颁布以后,北京市体育场馆建设飞速发展,全民健身场地与竞技体育场地建设齐头并进。在运营管理方面,北京市体育场馆以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为主,公司治理模式在新建场馆建设中采用得较多。北京市体育场馆运营效益总体较好,大部分场馆都能实现赢利。在运营发展方向方面,北京市体育场馆要坚持公益性,提供公共服务,以体为主,多元化运营,改进、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利用综合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大众化、运作市场化。

    Abstract:

    Beijing,hosted the Asian Games,Universiade,Olympic Games and other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s,the constructed a large number of modern venues. Since “Sports Law” promulgated,the Beijing sports venues construction rapid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venues kept pace with competitive sports. O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Beijing stadiums are mainly in public institution framework,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 adopted in the new stadiums.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generally well of Beijing sports venues,most of them can be profitable. On the development aspect,Beijing venues insist on public welfare,provide public service,diversity operation,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l,achievement the using comprehensive,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service popularization,operation marketization.

    一 北京市体育场馆业概述

    (一)体育场馆的界定

    1.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指为了满足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一般包括各类体育场馆、场地和游泳池、游泳馆。

    2.体育场馆的分类

    体育场馆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表1所列的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

    表1 体育场馆的分类

    1~3分类方法是按照场馆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4~5是按照场馆的社会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节主要从社会属性分类开展研究。

    3.现代体育场馆的特征

    (1)体育场馆规模扩大、种类增多。“二战”以前,大部分体育项目在室外比赛,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建造的场馆规模比较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在室外比赛的项目逐渐进入室内,同时世界各地开展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如各种赛车、冰雪运动项目、水上运动项目等,相应地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体育场馆。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水平、参赛规模也逐步提高,客观上也需要超大型体育场馆提供相应的服务。

    (2)工艺与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建造5万个以上座位的超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可能。注重以人为本,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水平,成为场馆设计的主题之一,如缩短纵轴的长度、增加横轴的宽度、采用不对称的设计等。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提高使得比赛场地的质量明显提高,如PVC等高硬度、有弹性的材料制作,改善了运动员比赛的条件,为运动员创造优异的成绩和更好地表现竞技能力,进而提升竞赛观赏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信息技术得到广泛采用。大型体育建筑都建有信息传导系统,既可以及时报道该场馆比赛的各种信息,又能报道其他体育场馆的比赛实况。此外,为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还必须具备网络、通信、电视转播等其他信息系统。

    (4)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一般投资巨大,赛事只是其建设任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赛后利用,所以要考虑赛后场馆运营配套设施的需要,如健身休闲、购物、会展等。

    (二)北京市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1.基本数量

    (1)总量。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截止到2003年末,北京市除铁路、解放军、武警系统外共有符合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12106个,其中甲类标准场地6100个,乙类非标准场地6006个。

    (2)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与第四次(1995年)普查相比,统计种类更为丰富,场地质量有新变化,室内场地数量日益增多,大众健身性场所数量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体育场地中,标准体育场地有57种类型;非标准体育场地主要以全民健身路径为主,其中体育场93个,体育馆36个,游泳场446个,足球、篮球、排球、门球场地3106个,网球场地275个,综合馆房88个,健身房405个,台球房411个,乒乓球房120个,保龄球馆227个,高尔夫球场地13个,滑雪场12个,室外健身工程场所4123个。

    如果按照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三大块划分,其他系统的数量最多,为7406个,占所有场馆总数的61%;其次是教育系统4315个(36%);而体育系统只有385个(3%)。

    2.区域分布

    城中心区体育场地数量最多的是海淀区,达到2022个;其次是朝阳区,1901个;最少的是石景山区,只有175个。海淀区属于中心文化区,其体育设施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健身。

    人均体育场地个数最多的是怀柔区,为1.9个/千人;其次是昌平区,为1.7个/千人;人均个数最低的是门头沟区,为0.3个/千人。一般来说,远郊区人口较少,而且有一些体育场地仅供比赛使用,特别是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而修建的场地,其人均个数就会较多。城中心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理范围都相对狭小,没有地方可以设置更多的体育设施,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造成人均体育场地个数较少的情况。

    (三)北京市体育场馆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1.发展阶段

    体育场馆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可以为体育场馆建设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社会进步可以为体育场馆建设带来现代化的客观需求,文化多样性可以给体育场馆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北京体育场馆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78年之前。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北京作为全运会的唯一举办城市,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应该说,当时国家、北京市的财力还比较薄弱,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