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

    作者:郝晓岑 邢晓燕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摘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发展借力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在人才数量、质量方面居于历史最高位。目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分为:高校单独培养、依托高校联合培养、体育产业课程班、国家职能部门培训以及体育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五种路径,形成了有利于北京世界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北京体育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中介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业等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当前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缺乏明显的专业优势、对体育产业市场的应激性弱等问题。

    Abstract:

    Human resource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Beijing sports industry human resource was in the historical most high on quantity,quality depending on Beijing Olympic Games. At present,sports industry talents training is divided into:university culture alone,joint training relying on college,sports industry course class,training of national function department,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sports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 The world sports center city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began to emerge. This provides rich human resources for Beijing sports fitness leisure industry,th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industry,the intermediary service industry,the sports goods industry and the sports lottery market. Now,Beijing sports industry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is facing the lack of obvious professional advantages,the stress on the sports market weak.

    发展体育产业,人才资源是关键,体育人才资源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科学有效发展的第一资源。首都北京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体育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体育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伴随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人才实践机会增多,经验迅速积累,整体素质与专业能力有较大提升等方面。

    但是,目前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储备相对于国家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还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培养总量有了提高,但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手段和模式创新不够,产业人才自身成长的空间不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体育产业工作,推动北京体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实施意见》就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0.8%提高到1.5%,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从“十一五”末期的10.8万人增加到15万人以上,体育产业成为首都消费型服务业的新亮点;初步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1]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将全面梳理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体育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并为未来北京体育产业人才前景进行分析与走势预测。

    一 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概述

    (一)体育产业人才

    体育人才是社会人才资源群体中的一部分,对体育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体育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学识水平或技能,能在体育领域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人。[2]就体育产业人才而言,专家对其范围界定各异。

    中国于1996年颁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体育主体产业(也称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以及体办产业三类,依据这三类体育产业可以将体育产业人才定义为从事体育经纪(运动员经纪、教练员经纪、赛事经纪、体育组织经纪、体育保险经纪)、体育用品、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咨询、体育资金的运作及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相关的体育产业人才包括俱乐部经营管理人才、社区体育健身人才、体质监测与评估人才、体育康复与医疗人才、体育运动专业人员人才、体育科研人员人才、体育营销及策划人才、体育经纪人、体育公共关系和商务谈判人员人才、体育法学人才、体育影视传播及广告人才、体育统计人才、体育财务管理人才、体育金融保险人才及体育新闻网络人才等。

    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来看,对体育产业市场和相关人才需求基本可作下面的细分(见表1)。但是,无论是哪一类体育产业人才,一个合格的体育产业人才随着我国体育的不断商业化、职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不仅要懂得体育本身的独特性和以体育为平台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手段,而且要熟悉国际国内体育、经济、市场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甚至是一些不成文的行业规定。[3]

    表1 体育产业市场类型及相关人才需求细分

    续表

    目前我国从事体育产业的人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来自体育院校的毕业生、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爱好者等。第二类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士。其中,体育院校为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院校开设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均为体育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第三类是来自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本部分有关体育产业人才的研究将视角主要集中在体育管理、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三大方面。原因有二:一是北京体育产业人才来源多样,难以归类汇总,不便统计;二是体育管理、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三大专业的设立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市场的体育产业人才,对这三类专业人才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的发展现状。表2显示的是我国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开设的专业情况。

    表2 我国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开设专业情况

    表2 我国独立设置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