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
一 2014年北京社会建设总体状况
2014年是北京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要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1]2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他针对北京及京津冀一体化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对新时期北京市首都功能定位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此后,全市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首都功能定位,谋划首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可持续发展。北京社会建设在此大背景下,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促进了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明确首都功能定位,找准发展突破方向
1.重新认识首都核心功能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主席对推动首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考察结束后,习近平听取了北京市工作汇报,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2]
根据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工作目标,重新定义首都新时期的核心功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努力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与效率,不断健全城市管理体系和模式,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努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些大型市场开始向河北、天津搬迁,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加速相关产业转移等。
2.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根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北京市政府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实施严格的控制策略。对于新增产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无论是从规模、类型还是数量上都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政策,出台了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
2014年,北京市政府不予登记和不予办理增项等变更登记达到3760件,北京市区两级新批的1278个投资项目都符合禁止和限制目录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工业企业调整退出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与天津、河北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实施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首钢曹妃甸、张承生态功能区、中关村示范区与滨海新区合作等重点工作取得进展,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累计设立分支机构1532个。”[3]
3.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主动融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