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及居民行为倾向调查报告

    作者:郑广淼 刘二伟 张晓锐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摘要: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趋于缓和,随着政府积极推进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革,以公共政策为主的矛盾缓解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2014年北京市经济社会改革取得成效,依法治国方面的主观矛盾水平降低。不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局部利益矛盾值得关注,以民生问题为主的物质性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人们在遇到矛盾问题时,七成以上会以较为平和的行为方式解决,但在网上抱怨问题的比例上升。居民在遇到物质性矛盾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助行为,且行为选择倾向受到阶层认同的影响。社会矛盾水平与居民对矛盾的主观认知相关联,政府应关注社会公众的隐性不满,通过对社会矛盾的量化研究,挖掘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缓解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
    Abstract:In 2014,the social conflicts in Beijing moved towards easing off. As the government actively promotes the public service reform,including housing security,education and healthcare,the public policy-based mechanism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releasing conflicts. This study finds that in 2014 Beijing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turned out to be effective and the subjective conflicts in terms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decreased. However,som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existed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worthy of more attention and the livelihood-based material conflicts is the main aspect of social conflict. When people have conflicts,more than 70% of people choose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in a peaceful way and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make complaints on the Internet increases. When people have material conflicts,they tend to choose self-help behavior and their behavior choices are more easily affected by class identity. Since the level of social conflict is associated with residents’ subjective cognition of conflict,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idden discontent in society and specifically release and resolve social conflicts through conduct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social conflicts and digging up the real causes of social conflicts.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民众对民生问题的诉求日益增多,对政府解决社会矛盾和切身利益问题的期望更加强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研究首都社会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情况尤为必要。为了科学研究北京市社会矛盾的变化,把握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权益受到制度性损害或群体性压抑的情况,了解应对利益受损的公众行为选择,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从2010年开始,持续开展社会矛盾指数研究。该研究将社会矛盾分为物质性矛盾和价值性矛盾,通过科学指标测量体系的建立,将具体的社会矛盾数量化,发现当前社会矛盾的形式、程度、公众利益受损时行为选择的倾向,这在社会矛盾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社会矛盾的量化研究结束了人为评价社会矛盾激烈程度的历史,开启了连续性量化监测社会矛盾的先河。2014年社会矛盾指数研究采取拦截访问的调查方法和多段随机抽样方式,按照“市—区县—社区”的顺序,在北京市最新社区名录的基础上形成本次调查的调查地点以及基本样本。抽取的社区和村覆盖北京16个区县,并保证每个抽取社区和村的实际调查样本在20个左右。本次调查共发放样本量2528个,最终共获取有效样本量为2459个。

    一 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趋于缓和

    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1]主观水平得分是44.3分,[2]较2013年下降了3.9%,为五年来的最低值,处于中度矛盾区间的低水平,临近轻度矛盾区间。价值性矛盾[3]的降低成为拉动社会矛盾主观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社会矛盾自2011年以来呈现历年下降态势,说明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趋于缓和。

    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是0.90,与2013年的0.77相比有所提升。社会矛盾指数等于社会矛盾主观水平的变化率与矛盾缓解机制效果的变化率之比,2014年社会矛盾主观水平变化率为96.1%,社会矛盾缓解机制变化率为106.5%。虽然公众对社会矛盾的主观感知有所降低,但由于社会矛盾缓解机制的边际效用减弱,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有所提升。2014年北京市在保障住房安居、改善交通出行、优化生态环境、整治市容环境、提升养老服务、改革医疗体制、提高公共安全等方面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但由于政策措施从实施到产生社会效应存在时间差,2014年的社会矛盾缓解机制效应有所下降,这成为2014年社会矛盾指数升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步伐加快,行政程序依法得到规范,行政行为亦得到法制约束。自2011年以来,立法和行政决策的重心由经济建设向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依法行政转变,社会矛盾缓解机制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于减少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重点领域

    (一)居民对市政环境方面的利益受损敏感度高

    目前,社会矛盾多集中在与基础民生或民众切身物质利益直接相关的领域。因此,社会矛盾指数研究将物质性矛盾分为教育、医疗、住房、公共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市政环境七个方面,通过考察北京市居民对以上问题的态度,来了解各种矛盾的激烈程度。

    整体来看,2014年物质性矛盾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中度矛盾区间。从社会矛盾主观水平得分的变化来看,就业、医疗、公共安全、住房和社会保障同2013年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就业和社会保障都处于轻度矛盾区间。就业矛盾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居民对就业状况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高。2014年教育和市政环境的主观矛盾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教育矛盾主观水平得分增长了22.1%,由轻度矛盾区间上升至中度矛盾区间。从社会矛盾主观水平得分的排序来看,公共安全、住房和医疗是矛盾主观水平得分最高的三个领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持续关注。

    图1 不同物质性矛盾的利益受损程度

    从物质性矛盾利益受损程度来看,市政环境、医疗位列前两名。从图1可以看出,市政环境的利益受损程度显著高于物质性矛盾的其他方面,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成为市政环境利益受损最主要的两个方面。调查显示,五年间,环境污染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