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
一 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趋于缓和
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1]主观水平得分是44.3分,[2]较2013年下降了3.9%,为五年来的最低值,处于中度矛盾区间的低水平,临近轻度矛盾区间。价值性矛盾[3]的降低成为拉动社会矛盾主观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社会矛盾自2011年以来呈现历年下降态势,说明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趋于缓和。
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是0.90,与2013年的0.77相比有所提升。社会矛盾指数等于社会矛盾主观水平的变化率与矛盾缓解机制效果的变化率之比,2014年社会矛盾主观水平变化率为96.1%,社会矛盾缓解机制变化率为106.5%。虽然公众对社会矛盾的主观感知有所降低,但由于社会矛盾缓解机制的边际效用减弱,2014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有所提升。2014年北京市在保障住房安居、改善交通出行、优化生态环境、整治市容环境、提升养老服务、改革医疗体制、提高公共安全等方面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但由于政策措施从实施到产生社会效应存在时间差,2014年的社会矛盾缓解机制效应有所下降,这成为2014年社会矛盾指数升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步伐加快,行政程序依法得到规范,行政行为亦得到法制约束。自2011年以来,立法和行政决策的重心由经济建设向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依法行政转变,社会矛盾缓解机制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于减少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重点领域
(一)居民对市政环境方面的利益受损敏感度高
目前,社会矛盾多集中在与基础民生或民众切身物质利益直接相关的领域。因此,社会矛盾指数研究将物质性矛盾分为教育、医疗、住房、公共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市政环境七个方面,通过考察北京市居民对以上问题的态度,来了解各种矛盾的激烈程度。
整体来看,2014年物质性矛盾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中度矛盾区间。从社会矛盾主观水平得分的变化来看,就业、医疗、公共安全、住房和社会保障同2013年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就业和社会保障都处于轻度矛盾区间。就业矛盾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居民对就业状况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高。2014年教育和市政环境的主观矛盾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教育矛盾主观水平得分增长了22.1%,由轻度矛盾区间上升至中度矛盾区间。从社会矛盾主观水平得分的排序来看,公共安全、住房和医疗是矛盾主观水平得分最高的三个领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持续关注。
图1 不同物质性矛盾的利益受损程度
从物质性矛盾利益受损程度来看,市政环境、医疗位列前两名。从图1可以看出,市政环境的利益受损程度显著高于物质性矛盾的其他方面,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成为市政环境利益受损最主要的两个方面。调查显示,五年间,环境污染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