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
20世纪末,中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本次人口普查的设计,是在前四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构成了基本框架、方案和长短表。本文将从性别统计的角度初步分析我国性别统计的缺口及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与性别统计有关的内容。期望能从“五普”的统计信息中,了解目前社会参与的性别表达、程度及差异,加强人们用性别观点认识社会发展的意识。
一 问题的提出
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时间对全国(或地区)人口普遍地、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是对人口数量、特征、结构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布的全过程。[1]人口普查项目大致分为四类:①个人的地域和迁移状况指标;②个人的自然状况指标;③个人的社会状况指标;④个人的经济状况指标。[2]这些人口普查中的基本项目是相对稳定的,但项目中的指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调整。通过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比较,会发现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为许多行业、部门的规划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五次人口普查根据这些情况,在普查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很关心新调整的内容中是否注意到性别意识问题,因为这不仅是将每个指标分出男女的统计,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性别意识在国家各项工作机制中的实践,这也是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主流的标志之一。
二 性别统计的内涵
性别统计实践的发展是与性别意识被关注的程度同步发展的。从表面上看,“性别”在人口统计中是无处不有的,但实质上,这个“性别”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即分出男女。而性别统计中的“性别”则更广泛地包括了社会性别,更重视男女两性的社会作用。将性别统计引入统计中,有利于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准确的可用于性别研究的信息系统。在性别统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定义统计指标和标准。在性别统计资料的使用中,要用这些指标最大程度地反映两性的差异及差异的影响因素。这与人口统计中常规地分性别的数据有很大的不同。简言之,性别统计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在考虑统计指标时,应有用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对统计内容的评估
在做性别统计时,并不是把数据分为男性和女性的分类数据,而是去寻找那些可代表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指标。以就业为例,往往用分男女的就业率这个指标,因为就业率通常是衡量国家就业状况的统计指标之一,在常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分男女的就业率,这只是反映了国家中男性或女性的就业状态,但并没有反映男性和女性的就业质量、职业分类和职业流向等指标。如从性别视角来分析就业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在就业市场受到许多方面的性别歧视。不论在就业愿望上,还是在就业的种类、年限、质量和期望等方面,女性就业深层存在的问题都不能从就业率这一指标上体现出来。当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注意这些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后,我们就应增加某些性别统计的指标,如分性别的就业愿望与实现程度的比率;分性别分职业的就业率;就业年限等。
2.在某种程度上,性别统计是在研究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性别统计中,应具备关于两性差异原因的信息。因为性别统计是以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分析研究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差异,探讨原因的目的是解决差异。所以,提供性别差异的原因,是性别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有性别差异的社会问题用指标的形式体现在调查之中。
3.性别统计应该是连续的,有代表性的两性比较的信息系统,而不是阶段性的统计数据报表
《中国男女比较统计改善报告》对男女比较统计的内容是如下定义的:男女比较统计是指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妇女发展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和妇女发展目标,并能进行国际妇女发展比较的那些现行统计中的指标及专门进行专题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包括人口、婚姻与家庭、就业、收入与财产、教育、卫生、社会秩序与安全、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内容。[3]
三 中国性别统计的缺口
性别统计的缺口,是指一些优先指标在监测和分析两性发展的紧迫问题和目标时,不能在必要的时间、范围、质量要求下提供或满足国际性别比较统计需要的项目和内容。
性别统计不是把常规统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