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低油价及其对中东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作者:杨光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摘要: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出现暴跌。油价急剧变化的表面原因既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有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而深层原因却是一场相关方面的战略利益博弈。这种博弈可能使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一个长达数年的低油价新周期。低油价周期的持续,给中东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正面影响,对于伊朗核问题谈判产生推动作用,但不会改变中东地区多极化的地缘政治格局。

    Abstract: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have collapsed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14. Apparently,this sharp change resulted from the unbalanced demand and supply,as well as from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The in-depth driving forces however,are related to a game of strategic interests. This game could drive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d into a new low price cycle that may last for years. A sustained low price cycle may produce more negative than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iddle East economy. It may als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Iranian nuclear negotiation but would not change the multi-polarized geo-political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East.

    国际石油价格自从2008年达到顶点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缓和而开始逐渐下降。但其真正跳水式的暴跌始于2014年的第三季度。以欧佩克一揽子原油参考价为例,其月平均价位在2008年7月上升到每桶131美元以上的顶点后开始逐渐下降,并且在起伏之中下降到2014年6月的每桶108美元。然而从这时以来,油价走势急转直下,下跌速度加快,2015年1月已跌至每桶44.38美元。[1]如今的油价,只及2008年时的1/3。不仅名义石油价格下跌,而且按固定汇率计算的实际石油价格也下跌明显。按照2013年美元固定价格计算,英国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高油价周期与2008年和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前后的高油价周期,都曾达到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但到2015年1月中旬已经下降到不足每桶50美元(按2015年时价计算),这一水平大致相当于上一次低油价周期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2]关于国际油价的下跌,特别是2014年以来的暴跌,人们固然关心其原因所在,但更关心其究竟会持续多久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油价下跌的表面原因

    造成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面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石油生产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但也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石油需求一向与经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的关系。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导致国际石油需求长期不振。多年来,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长期不振,欧洲经济长期不见复苏势头,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放慢。在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2004~2007年这3年之中,世界石油需求从平均每日8250万桶增加到8590万桶,一共增加了每日340万桶;而在2011~2014年这3年中,世界石油需求量仅从每日8810万桶增加到9120万桶,总共增加了每日310万桶。[3]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一再调低世界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对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曾经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国经济从多年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更是使长期低迷的世界石油需求雪上加霜,使国际市场对近期石油需求的预期进一步下降。

    如果说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变化还不是特别剧烈,那么从石油供给方面来看,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近年来国际石油供给出现的最大变化是,随着加拿大的油砂和美国的页岩油等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进程加快,美国和加拿大成为中东产油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强有力竞争者。通过2004~2008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期的对比可以看到,前一个时期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还主要依靠欧佩克增加供给来满足,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非欧佩克石油产量仅从每日4840万桶增加到4940万桶,供应能力只提高了每日100万桶,世界石油市场增加的需求大部分需要依靠欧佩克增产供给。而在后一个时期情况已经完全不同,非欧佩克的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供应量从每日5240万桶增加到5620万桶,提高幅度达到每日380万桶,[4]甚至超过了同期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量。近年的非欧佩克石油产能的增量几乎全部来自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2011~2014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从每日生产900万桶增加到1280万桶,增量达每日380万桶;加拿大的同期产量从每日350万桶增加到420万桶,增加每日70万桶。在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石油供应量从每日8760万桶增加到9210万桶,增量为每日450万桶,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两个国家,并且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石油需求量的增长。[5]在这种情况下,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已经不再给欧佩克国家留有任何满足需求增量的空间,而是成为欧佩克国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咄咄逼人的市场竞争者。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是而日益激烈,供大于求的局面日益严重。

    中东地缘政治因素经常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之下,地区冲突的爆发对于油价的影响是短期的,甚至是短暂的,但如果冲突发生在石油主产区或主要运输通道且持续时间较长,也会给油价造成明显的上升压力,甚至产生周期性影响。这种情况曾经出现在20年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并逼近海湾石油输出国,接着发生了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主要石油输出国之间的两伊战争,结果导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供应中断,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安全和石油航道安全也受到威胁,这成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