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
序言
2014年是山东文学艺术发展成绩斐然的一年。这一年,山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着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在打造文艺精品、扶持文艺精品和传播文艺精品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推进艺术创新,使得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其中在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影视剧创作、网络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艺术发展创新、精品工程等方面,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山东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影响全国并具有强烈冲击力的文艺精品。
小说方面,实力作家集大成,中坚作家有突破。作为文学鲁军领军人物的实力派中老年作家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但时有新作,而且多显大气厚重,为文坛增添了一批集大成的重量级作品;以“60后”“70后”作家为中坚力量的文学鲁军也渐成气候。诗歌方面,创作整体平稳,中青年诗人依旧创作活跃,老一代诗人也勤耕不辍,坚守诗歌的纯粹精神阵地,并积极参与以诗歌为主题的各类交流活动。散文创作方面亮点突出,异彩纷呈,斩获多项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奖项。影视领域喜获丰收,继续强化“鲁剧”的核心竞争力地位。网络文学创作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网络作家,并且出现了很多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网络作家。文学批评方面,无论是对前瞻性的理论前沿课题的参与,还是对本土创作新生力量和新现象的追踪,都显现出学理扎实、思考纤敏的批评风格。艺术创作方面,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精品创作和精品展演捷报频传。精品工程方面,山东把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目标任务纳入全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与“五个一工程”相衔接、相配套的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并通过优秀文艺人才的培育,带动推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其中多人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进一步提升了山东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
尽管山东的文学艺术创作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其传承发展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不容忽视。如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方面,还存在貌合神离的状况,对现实对社会底层的关注还不够;另外,资金的缺乏、机制的不灵活、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文学艺术人才的缺乏、文艺创作队伍的不齐备、文学艺术与科技等的融合不协调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文学艺术繁荣前进的步伐。另外,尤其是新思想、新要求的提出,都对新常态下山东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提出了新的定位和新的目标。所以,抓好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题材创作,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合理反映市场对文学艺术接受程度的文艺评价机制下,创作出具有山东特色的思想性、艺术性一流且让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是山东文学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这点上来说,山东的文学艺术创作虽任重道远,但也前景可观。
一 小说发展态势分析
(一)小说作品荣誉多
2014年,山东的文学创作众声喧哗,小说仍是最为恢宏的声部,既有黄钟大吕之重磅巨制,亦有破冰裂帛之精品力作,一大批小说家持续发力,成为引领文学鲁军风尚的轻骑兵。这一年是鲁迅文学奖和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的开奖之年。在这两个重要的文学奖项中,东紫的《白猫》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提名奖;常芳的《爱情史》、王方晨的《公敌》、徐承伦的《租界!租界!》、李晓萌的《求职》获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奖,尤凤伟的《中山装》、宗利华的《水瓶座》、李亦的《双凰门》、杨袭的《高塔》、陈宜新的《给大爷出殡》获中篇小说奖,王秀梅的《父亲的桥》、王一的《别靠我太近》、凌可新的《星期天的鱼》、刘照如的《叶丽亚》、郑建华的《空房》获短篇小说奖。此外,张炜的长篇儿童小说《少年与海》、苗长水的长篇军旅小说《梦焰》获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张锐强的长篇小说《时间缝隙》和留待的中篇小说《谁让我害怕》分别获得第七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奖和新人奖,张炜的中篇小说《镶牙馆美谈》荣获首届“边疆文学大奖”金奖。这些奖项为山东作家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