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
“鲁剧”是指由山东省国有或私营影视制作机构投资拍摄,带有明显传播人文关切、弘扬社会正气、彰显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特征的电视剧艺术作品。
“鲁剧”寄托着齐鲁大地的期望,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新识和反思,彰显着山东地域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山东省年生产电视剧达到200多部(集),曾有60多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华表奖”等90多项国家级大奖,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被媒体称为“鲁剧”现象。以电视剧《闯关东》《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马向阳下乡记》《北平无战事》《红高粱》等为标志,近十余年来,仅在中央电视台就累计播出600多集,以至于被业内誉为是全国电视剧的“晴雨表”,有力地提升了山东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这也是山东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强劲的文化带动作用。
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鲁剧”的命运和地位。考察“鲁剧”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山东省文化产业、传媒产业乃至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都意义非凡。中国电视剧已经度过了产业化的第一个十年。随着传媒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电视剧的商业属性也进一步显现。“中国梦”的提出为“鲁剧”增加了底气——“中国梦”凸显的是主旋律,而主旋律恰恰是“鲁剧”最鲜明的特色。然而,喧嚣之下,“鲁剧”却似乎羽翼未丰。如果置于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山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进程中审慎考量,“鲁剧”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产业链完型、与市场接轨、激活内部各要素等方面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方法。倚重文化价值、长于主旋律题材的“鲁剧”能否在全媒体时代国内外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中行久行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客观而中肯的评价。
一 电视剧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电视剧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视剧产业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优质的电视剧产品和相应衍生产品,并使电视剧行业自身以及所在国家或地区获得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整体能力。根据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电视剧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分解为价值链、技术链和文化链三种构成。[1]
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由各项价值和利润同构而成,分为开发、制作、发行、播出和消费五大基本环节,同时增加发行许可这一调节变量,营销则贯穿整个价值链始终(如图1)。技术链依附于产业的创意、前制、拍摄、后制和播出环节,在发行和消费两个阶段,更多体现在选用针对电视剧产业的整合营销以及公共关系策略上。文化意涵和社会价值传递是电视剧不可或缺的价值增长点。因此,电视剧产业的文化链包括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阶段,与价值链中开发、生产、发行、播出和消费过程相呼应。价值链、技术链和文化链共同构成了电视剧产业组织中的经济、技术与文化循环。价值链的分析指出了电视剧产业创造的总体价值在产业链中的分布,技术链的分析说明了电视剧制作播出各环节技术及相互连接关系,文化链的分析反映了电视剧产业中文化价值的形成、传播与消费。三种链条相辅相成,技术链是价值链和文化链的基础,价值链是技术链和文化链的价值体现,文化链影响着价值链和技术链。
图1 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可见,电视剧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产业价值活动所产生的竞争力,可以称为基础竞争力(如图2);二是以技术链、文化链为基础的产业创新能力,可以称为创新竞争力(如图3)。产业需求、产业关联、生产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判断电视剧开发、制作、发行、播出、消费各个环节之间关联和指标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整个电视剧产业网络总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视为整个电视剧产业竞争力网络的核心要素。
图2 电视剧产业基础竞争力形成机理
图3 电视剧产业创新竞争力形成机理
考量全媒体时代“鲁剧”的竞争力,需置之于全局视野中进行横向比较,在总结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查找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并寻求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历史时期,“鲁剧”在中国内地电视剧市场中的地位不尽相同——有过挑战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尝试失败的落寞;遭遇过瓶颈,也经历过突破。要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