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企业的资金困境及其根本出路

    作者:王国刚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资金是企业营运和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199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微观层面上,企业界普遍感到资金紧缺;而从宏观角度看,资金却处于相对宽松状态。究竟如何认识这种宏微观的反差和企业的资金困境问题,既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报告认为,中国企业的资金短缺是一种体制现象,它们“短缺”的不是债务性资金,而是资本性资金。因此,仅仅依靠扩大银行信贷难以解决这种问题;而缓解企业资金困境的基本出路应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来增加企业的资本性资金。

    一、总量分析:企业资金不缺

    1993年7月以后,随着整顿金融秩序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微观经济层面,“资金紧缺”的呼声不断增高。企业停产和亏损的数量大量增加,“三角债”问题加重,产品库存增多等现象似乎确证了“资金紧缺”的事实。表5-1显示,除1996年外,1993~1995的3年间,各项贷款总额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1.9%、2.2%和8.7%,明显低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固定资产贷款数量的实际增长率,虽然在1993和1994两年中都高于GDP的增长率,但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1995年固定资产贷款的实际增长率比1994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落到GDP增长率之下。1996年固定资产贷款实际增长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1994年的水平。从这些数字看,企业资金的确是紧缺的。此外,由于企业的资金基本来源于银行贷款一个途径,银行贷款利息便成为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1992~1996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仅有9.70%、10.64%、9.77%、8.01%和6.54%,资金利润率仅达2%左右,而银行1年期贷款法定利率高达10.98%(非计划途径的贷款利率高达12%,甚至2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利用贷款便直接意味着经营亏损,但企业对银行信贷及其他来源的资金仍十分饥渴并不遗余力地去争取,这也说明了企业资金相当紧缺。

    表5-1 1992~1996年的全国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及其增长率

    但是,在另一方面,无论从货币投放量看还是从社会资金的增量和流量看,资金不但不紧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比较宽松。

    首先,从货币投放量上说,1992~1996年五年间,货币投放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增加。在表5-2中,虽然M0和M1的实际增长率,在1993年以后逐年下降,但与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货币指标M2的增长率却逐年上升,均超过了当年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金融宏观面上来看,资金并不紧张。全国金融机构的存差,1995年和1996年两年分别高达3468亿元和7418.4亿元,更说明银行等金融机构并非无款可贷,经济运行中的资金并不紧缺。

    表5-2 1992~1996年的货币投放量

    其次,从全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情况看(表5-3),除企业存款在1993年低于GDP增长率外,各项存款总额、企业存款和城乡储蓄存款都明显高于GDP的增长率,因此,从资金的供应面上来看,社会资金也是不缺的。

    表5-3 1992~1996年全国金融机构期末存款余额

    最后,从企业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比例看(表5-4),5000户工业生产企业的货币资金比例(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1995年和1996年两年的6月底均高于1994年6月底,1995年12月底也高于1994年12月底。这说明,企业资金中流动性最高的部分——货币资金在增加,企业资金运行逐步宽松。

    表5-4 5000户工业生产企业货币资金与流动资产的比例

    微观层面上的资金紧缺与宏观层面上的资金宽松的反差,说明了简单地讨论企业资金是紧还是松,很难说清问题,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所以,要作更加具体细致的分析研究。

    二、微观分析: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

    从资产结构看,企业运行中所需资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满足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的资金和满足生产经营周转需要的流动资金。其中,前项资金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流动资金存在和增加的物质基础。因此,把握企业的资金紧缺成因,首先要了解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状况。

    1.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经过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在投资领域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基本渠道有3条:国家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的国内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