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
一 创新型城市概念
(一)创新型城市内涵
伦敦大学规划学教授比特·霍尔在《城市文明:文化、科技和城市秩序》中指出,那些有创新特质的城市往往“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中,大量的新事物不断涌现,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他认为,创新城市必须是:开放思想、多样化与宽容性;独立个性;可达性;弹性、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源于地方的全球导向。创新城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高技能劳动力;激励、引导的制度;动态的思想家、创业者和实干家;独立人格的人;充分的智力基础设施;完善的内外通信联系;企业家文化;创造性的火花冲突;动态和紧张的平衡能力。2005年,世界银行曾发表一份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如:拥有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的场所设施;拥有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多样化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切实重视环保,在这方面有良好口碑;社会多元,能接纳各种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各种体验的交汇;等等。C.Landry(2000)认为创新型城市须具有开放思想、多样化、宽容、独立个性、可达到、弹性及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源于全球化倾向的本地化等特征。可见,西方基于创新型城市的理解,在强调良好的高效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以及人的创造性发挥。
在国内,尹继佐(2003)将创新城市界定为创新意识成为市民思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能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施,并将创新实践成果不断宣传、传播,维持城市不断进行新的创新过程。代明(2005)认为创新型城市应该具备四大功能:科技研发中心、新兴产业中心、品牌营销中心和企业运营中心。杜辉(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的城市形态。金吾伦等(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以其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整个城市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使国际竞争力得到空前提高。李英武(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杨冬梅等(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胡钰(2007)认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体现为科技创新制度设计较完善,科技投入较大、基础条件较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杨华峰等(2007)提出,创新型城市是依靠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环境、文化等创新要素在城市的有效聚集,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和促进整个城市在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城市发展模式。
综合来看,创新型城市是在全球竞争体系中,集聚和配置创新资源,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发展形态。它既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也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当前具有特殊的意义。进一步从发展动力来看,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为核心驱动;从体系构成来看,创新型企业是其主要构成主体;从发展条件来看,创新环境决定了城市创新的持续发展能力;从城市功能来看,城市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知识性产业特征,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成为主要的基础产业。
(二)创新型城市主要特征
虽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多种类型,但总的来看,这些城市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具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各种物质的交换,技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产生创新观念和思想的重要源泉和条件。从普遍意义上讲,物质的、现代化的城市是一个构造复杂的平台,它承担着人类大部分的活动。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人们交往、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为信息、资金、商品的交换与流动提供了平台。因此,良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