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4年中国院线纪录片市场研究报告

    作者:张岩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14年以及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10部院线纪录片的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纪录电影市场的现状。研究发现,娱乐类纪录片成为院线纪录片市场票房的主要贡献者,但对中国的电影艺术性、社会性功能及市场的影响利弊须进行更多的考察;文献类纪录片在艺术表现上有所改善,同市场的互动仍待提升;传统纪录片在当前可观的纪录片电影票房下,仍处在市场边缘,宣发工作亟待跟进。

    中国电影市场在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依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14年电影总票房来看,近300亿元的成绩,与上年相比增加36.15%。具体来看,全国电影年度总票房为296.39亿元[1],截至2014年底,全国院线影院达5598家,银幕数量也继续增长,突破2万块,高达23600块。

    2014年进入影院上映的电影有316[2]部,比上年增加11部。其中,进口片为70部,与2013年相比增长10部,近年来进口片的数量逐年增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也表示“中国的进口份额或将于2017~2018年进一步放开”[3]。与此相比,上映的国产片数量增速稳健,2014年同比增加1部(见表1)。

    从电影类型来分析,在2014年316部电影上映量中,故事片类型为311部,纪录片共5部,占年度新片的1.6%,这个数量比上年增加2部。

    表1 2011~2014年票房、银幕、影片上映情况

    一 2014年院线纪录片电影发行放映现状

    2014年纪录片院线票房的表现令人瞩目,票房合计7.22亿元,占年度总票房的2.44%。在5部纪录片电影中,国产片占4部,票房高达7.13亿元,也是当年纪录片票房的主要贡献者,占比达98.87%。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新年档上映的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以纪录片电影年度票房第一、总电影票房年度第八的成绩,成为中国院线纪录片放映市场上的“里程碑”,其6.96亿元的票房收入,打破了院线纪录片在国内市场从未“破亿”的历史。

    具体而言,2014年电影纪录片72151万元的总票房,与上一年2143万的票房数量相比,多出7亿多元,这一增长量值得关注。从观影人次来看,当年达2274.86万人次,是2013年的42.57倍。应该说,2014年院线纪录片票房表现与前几年相比是“现象级”的(见表2)。

    表2 2012~2014年院线纪录片上映情况

    2014年,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共5部,其中4部为国产纪录片,包括娱乐类纪实电影[4]《爸爸去哪儿》,即湖南卫视真人秀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衍生电影;文献类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粉丝电影《我就是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坊创作出品的纪录片《飞鱼秀》。除此之外,唯一一部来自国外的纪录片是法国的《狂野非洲》,其票房成绩列当年院线纪录片票房的第三位(见表3)。

    表3 2014年国内市场纪录片放映情况

    具体来看,《爸爸去哪儿》作为春节期间上映的“合家欢电影”,打败了同期上映的故事片《大闹天宫》,其成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从制作策略、档期选择策略以及宣传策略来看,这部娱乐纪实电影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第一,从制作角度来看,《爸爸去哪儿》的制作团队很好地探索了一条从电视小屏幕向电影大屏幕转换的道路;第二,档期的时机选择恰当,利用了“春节档”的特殊号召力,以“合家欢”为噱头吸引了大批观众;第三,无论是利用新旧媒体联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还是精准地制作各类宣传片,《爸爸去哪儿》的这场“宣传战”都打得有声有色。有关《爸爸去哪儿》的分析,笔者在2013年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4)》中已有具体的呈现,其与本文互为补充,供读者参考。

    《永远的焦裕禄》属于中国文献类纪录片的典型作品,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该片以焦裕禄的生平为主要线索,结合已有史料和现今的口述采访,表现人民公仆焦裕禄的高尚精神,这类作品延续以往国内同类文献作品的制作传统,主要是为了宣传主流价值观。从数据来看,这部作品耗资500多万元,最终取得1012万元的票房,但这一票房的取得主要来自行政力量[5]的推动,多数观众都是“被组织”进入影院观看的。

    《我就是我》以及《飞鱼秀》是2014年国内作品中最为常规的两部纪录片,其纪实元素、表现手法都相对完整到位,然而最终的票房收入却不尽如人意。《我就是我》的制作者范立欣曾是完成《归途列车》《沿江而上》等优秀作品的纪录片人,也是中国首位获得艾美奖的导演。这部作品的发行人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同出于光线传媒,但两部作品的制作策略迥异。该作品试图通过记录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探索这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的青春故事[6]。虽然《我就是我》与《爸爸去哪儿》都与真人秀节目有密切的关联,但《我就是我》并非将真人秀模式搬进电影,而是以常规的纪实方式完成的。

    纪录片《飞鱼秀》记录的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脱口秀栏目《飞鱼秀》的主持人以及他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