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作者:雷厉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2012年7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发布的《关于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新要求,解读了该通知在教体结合、运动员文化教育、退役保障等方面的新突破。其次介绍了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列举了专业体制培养,“教、科、训”三结合培养以及多元化培养的一些案例。

    Abstract:

    This chapt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 notice entitled On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 and Retirement Security of Athletes” which was released by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Ministry of Education,Ministry of Finance,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and the State Commission Office for Public Sector Reform on July 7th,2012,and interprets new breakthroughs of this notice in aspects of combining training and cultural education of the athletes,retirement security,and other aspects. Followed by the introduction,this chapter introduces some explorations and attempts in China to reform cultivation of reserve forces in athletic sports,and list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the practice of combining teaching,studying and training,and some cases of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s.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和源泉,不仅事关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和切身利益,而且事关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门类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三级训练体系”的基础受到很大冲击,形势异常严峻。主要表现在后备人才规模日渐萎缩;体教结合困难重重;自身训练、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严重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青少年体育训练“选材难”“出路难”的状况。许多运动项目出现了后备人才匮乏的局面,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目前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本无法适应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

    为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转变,形成了专业体制培养、体教结合、市场化运作、家庭投资培养、经纪公司运营等多种模式。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将分别介绍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一 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指导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重要文件。《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指导意见》转发5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由于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特殊性,在《指导意见》贯彻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两纳入”落实不够、教师资源短缺、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教育监管机制不足以及运动员保障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加大推动力度。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央编办于2012年7月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

    (一)《通知》对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通知》是党和国家旨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又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表明我国在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方面又迈出了关键步伐,对于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知》全文共16条,涉及体校文化教育,国家队和省(区、市)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全国性青少年竞赛的准入和国家、省级专业队准入,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教师政策,运动员工伤保险以及检查督导等6个方面的内容。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是运动员保障的核心所在,也是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通知》第十五条要求:“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综合分析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优势,借鉴国外好经验、好做法,深入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要求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以运动员全面发展为前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体教结合,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构建符合体育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更好地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通知》第十六条还强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大力弘扬以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加快建立健全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的政策体系与长效机制,确保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各项政策落实取得实效”。

    (二)《通知》聚焦运动员文化教育核心问题形成新突破

    为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