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
“十二五”以来,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日益提高。一方面,演艺、影视制作、新闻出版等传统文化业态持续发展,走势向好;另一方面,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亦十分活跃,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南昌市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期,增长速度迅猛,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潜能正有力地推动着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 政策与环境优势
(一)政策服务优势
中共南昌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紧接着,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下发了《南昌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申报和管理办法》。2014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又下发了《南昌市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并在南昌市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南昌市《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其中的第42条专门对原创动漫企业进行扶持。南昌市对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实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投资兴办。对文化项目,除享受一般的投资项目优惠待遇外,在土地、行政审批、融资等方面给予了更多便利,市财政还在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多个方面对文化项目给予专项扶持;此外,南昌市正在建设“三单一网”,即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和政务服务网,程序公开、简化,努力使政务环境程序最简、效率最高;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通道、要素保障、综合协调以及信息跟踪等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二)区位交通优势
南昌市是江西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万。南昌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诞生人民军队的红色英雄城市,同时还是一座西枕梅岭西山、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近三分之一的绿色生态之城。南昌是唯一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省会,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地位,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愿景节点城市。沪昆高铁等多条铁路在此交会。现在坐高铁2~3个小时就可以到杭州、武汉、长沙、上海、福州等周边城市。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很快两个小时也能到南京。此外,昌北国际机场开通了至国内大多数中心城市和多个境外目的地的航线。通达四方的区位使南昌的文化产业具备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产业基础优势
南昌在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文化用品生产等文化产业门类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是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示范基地,还有泰豪(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南昌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涌现了江西出版集团、金太阳教育集团等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建成了新华安699文化创意园、791艺术街区、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江西慧谷红谷创意园、南昌古玩城等多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2014年南昌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8亿元,同比增长15.6%。
(四)市场辐射优势
随着昌九、昌抚一体化的推进,南昌大都市圈正在快速形成,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覆盖人口过千万;作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南昌的文化服务吸引了全江西4500多万人民的关注。尤其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3小时到达范围的扩大,南昌的辐射影响范围进一步向周边省份延伸,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和消费需求。
(五)人力资源优势
南昌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80余万人,省市级以上科研院所69家。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超53万人,人才综合竞争力已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 文化产业基本状况
2014年,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南昌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更加充满活力,呈现文化制造业主导,文化服务业领先,优势产业贡献突出,文化市场欣欣向荣的特点。快报数据显示,2014年南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