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
陶瓷文化产业支撑了景德镇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千年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陶瓷文化创意元素,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与陶瓷相关人才从事陶瓷创意产业,景德镇也建立了国内最为完善的陶瓷工业体系和陶瓷科技体系,形成了完备的陶瓷科技创新体系。景德镇陶瓷产业集聚突显,呈现了强劲的蓬勃发展之势。但也面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创意创新思维不足,产业要素配套不全,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外部竞争压力大等发展困难。要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制定陶瓷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引导金融与陶瓷文化产业融合,培育壮大陶瓷文化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文化交流平台等措施,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再创辉煌。
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汉唐以来即以盛产陶瓷而著称,宋代以后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至宋代便已跻身天下名窑行列。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程中,景德镇承载和累积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制瓷技艺,如:五代的朴实无华、宋代的温润清新、元代的充实茂美、明代的精工典雅、清代的雍容华贵,可谓姚黄魏紫,各有千秋。瓷器质地则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最高艺术成就。景德镇陶瓷以“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开拓了世人称颂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以集大成者的英姿和开放兼容的胸怀,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瓷都。
2010年,景德镇市荣获中国第一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根据《景德镇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1年始,突出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并且倡导把景德镇陶瓷文化纳入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加以继承、传播并发扬。但是,也要看到,在全国已形成的几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性陶瓷文化产业中,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从规模、效益、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都明显滞后。如何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关系景德镇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为此,及时借鉴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 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起步早、底蕴深、载体多等独特优势。首先,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与景德镇区域性传统陶瓷产业密切关联,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景德镇在新的历史时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而且可以对景德镇陈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与建筑陶瓷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不同的产业通过广泛关联、合理嫁接,实现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使陶瓷文化产业的产业链迂回延长,并不断向高端化扩展。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景德镇陈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与建筑陶瓷等传统产业的繁荣,也使得景德镇陶瓷展贸、陶瓷文化交流、陶瓷教育与培训、休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再次,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价值链基本形成。以雕塑瓷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现有入驻陶瓷创意工作室190余家,已形成创意产业作坊群、创意作品展示厅及创意艺术交流厅、创意作品游客自助服务坊、高校学生实习基地等,基本形成了与之相关联的一整条产业价值链体系。同时,景德镇有一批极具陶瓷文化潜力的大型项目,如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绿地国际陶瓷文化旅游城等,正是这些项目蒸蒸日上的发展,使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正是如此,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支撑了这座城市的千年发展,造就了景德镇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色。
(一)文化璀璨,积累了丰富的陶瓷文化创意元素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被列为甲类开放城市。景德镇御窑遗址是中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近700年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体现了当时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是一座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人类文明宝藏,在陶瓷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直接公布为第六批古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100处遗址,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处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3年再次列入国家重点大遗址、全国25处大遗址重点保护展示工程和全国10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湖田古窑遗址是国内外迄今罕见、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和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被列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烧太平窑、拜祭风火仙师的传统,大量的民间故事、瓷坊歌谣,手工制瓷技艺和传统窑炉作坊建造技艺,更是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