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
黎川油画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至2010年以后,盛开在黎川这块土地上的油画之花,伴随着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正披霞沐雨,争妍斗艳,溢雅飘香,有力地推动着本县文化的发展繁荣,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充满魅力的文化现象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正是由于黎川油画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蓬勃崛起,黎川因此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画”、“江西油画之乡”及“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殊荣。2014年6月,拔地而起的“黎川油画创意产业园”更是为黎川油画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黎川油画产业正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世界油画基地,创文化产业名地”的宏伟目标扬帆起航、昂首高歌、阔步前进。
一 黎川油画的历史渊源
黎川是块山清水秀、文风鼎盛的地域,自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始建县以来,已有1750多年的历史,悠久岁月,孕育了灿烂的黎川文化。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黎川书画家的代表人物有邓杞、喻宗仑、陈希祖、陈孚恩、陈延恩、鲁琪光等,他们中有的虽然在书法上名声较著,但都是绘画高手。县籍清代女画家吴媛就是杰出的代表,《历代女画家》一书对她有专门介绍。明末清初,南昌籍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曾游历黎川,创作了许多画作。时至民国前夕,县籍前清秀才邓养源,擅长国画,曾在江西创办美术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回到家乡也没有离开美术教育,他的孙子、当代著名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美协原副主席兼天津画院副院长邓家驹,就是在其祖父的影响下走上了美术道路。1934年,《大公报》记者、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赵望云到黎川采风,留下了48幅民俗风景写生画作,流传至今。县中田乡籍的鲁宗鼎,是长期寓居武汉的著名画家,1937年,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慕名请他绘制肖像,1943年,孙中山先生的儿子、时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邀请他担任过家庭教师,他的画被许多名家收藏,他返乡探亲时仍进行美术传授活动,对家乡影响深远。还有县籍画家饶桂举,少年痴迷绘画,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师从刘海粟大师,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家乡,担任过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黎川第一幅毛主席肖像油画就是他亲手之作。县籍著名瓷板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厚兴,对瓷板画颇有造诣,他在南昌开办的瓷像画庄,声名远播。日寇占领南昌后,他回乡执业多年,传授绘画艺术。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后方的黎川,也曾经有不少外地画家来黎川采风作画,举行美术展览。还有本县的一些美术教师,如鲁纬、李郁春、杨志公先生也经常在校举办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开展各种美术活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20年,黎川美术活动也没有停歇过,活跃在画坛的知名代表人物有德胜关垦殖场的上山下乡美工张洁贞夫妇、其儿子曾端,还有县文教等单位的万成广、武一平、邓加追、何存奇等,他们都擅长壁画、国画和油画,在县城街头,在乡村田野,在宣传橱窗,在企业、学校、政府机关都曾有他们的画作。可以这样说,今天黎川油画的兴起,无不与黎川绘画历史渊源有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历史的传承,黎川这块土地才受到绘画艺术的熏染,蕴含了油画艺术的基因。
二 黎川油画产业初始阶段
当时在这样一个地域比较偏僻的山城小县,能够办起油画行业,一定有它的内在因素。虽然起步艰难,但不甘寂寞的黎川人,还是鼓起勇气冲破各种束缚,跋涉油画王国,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回顾黎川油画产业发展的过去,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知青传带。20世纪80年代,留在当地的上海知青顾国兴,被选派参加省美术班培训后,分配在县文化馆担任美术专职干部,他和其他美术老师一起,经常在县文化馆开办美术培训班,吸引了不少喜欢画画的青少年,培养了一批美术苗子,为一些想学油画的爱好者打下了基础。
二是老板收徒。1985年,黎川樟溪乡来了外地老板,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装潢工艺公司,并从当地招聘了一批学徒,杨吉荣、严飞、杨云等人被挑选送到景德镇工艺美术培训班学习。后来,装潢工艺公司关闭,杨吉荣等人经过培训有绘画基础的徒工又到福建晋江拜师学艺,专攻商品油画。回乡后,1996年杨吉荣带领20多人在本县樟溪乡办起了油画一条街,其中一部分徒工后来便成了油画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