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
1999年,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和“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为标志,中国电子政务开始步入大规模建设和应用普及的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兰州市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工作顺利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兰州市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产业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兰州市信息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此,2010年兰州市提出了加快“数字兰州”建设的基本思路,以需求为龙头,以应用软件开发为先导,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公共平台搭建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综合应用体系建设,突出政务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便民服务信息化六大重点领域,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确保实效”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兰州市信息化建设开始步入深化应用期,先后涌现出了诸多重点建设项目和优秀的应用案例,它们在不同时期对于促进兰州市政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领航”作用。
其中,政务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数字兰州”战略部署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构建兰州电子政府为目标,坚持“内部办公与对外公众服务同步协调推进”的原则,通过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组织编制信息化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政务信息化相关管理办法,升级改版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建设政务信息化重点项目,积极开展政企合作,有力促进了兰州市信息化特别是政务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一 兰州市民卡工程
兰州市民卡工程作为兰州电子政府和“数字兰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体现政府为民办事、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实施兰州市民卡项目的初衷和目标定位是,充分借鉴杭州、无锡、镇江、扬州等地已成熟的建设模式,既要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还要考虑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通过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社会保障、公交、教育、卫生、公积金、门禁、金融IC卡、电子钱包等多种功能,为兰州市民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应用及商业金融服务三大类服务,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市民卡建设模式。
兰州市民卡项目于2010年底正式启动,2011年9月进入实施阶段,2011年12月底实现首发卡,成为西北省会城市第一张新型市民卡。为实现“数字兰州”的战略规划,并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兰州市2011年重点实施了“一网、一站、一卡”的信息化建设。其中“一卡”即市民卡,它整合社保服务、医疗保险、交通、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市民获取市政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活消费便利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根据兰州市规划,2012年底,计划发放市民卡100万张;2013年,计划累计发卡240万张,实现市区居民人手一张市民卡。
作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发放市民卡的省会城市,兰州市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把实际效果作为工程建设的唯一标准,不死板地照搬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此项目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BT(建设—移交)模式的市民卡项目,第一个政府主导的不拿任何资源换取银行建设资金的项目。由于工程时间紧,在前期准备阶段,将部分后面的工作任务前提,创造性地提出“边审批、边立项、边实施”的建设思路。
以往的市民卡通常是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源与商业银行展开“政银合作”,银行提供工程建设资金。兰州并没有被这种几乎“约定俗成”的模式所约束,在与银行沟通谈判的过程中发现银行由于企业运营的压力,迫切地希望参与进来,但是市民卡项目的建设资金压力是一家银行难以承受的,因此兰州把发卡资格作为政银合作的条件,选择了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