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媒体微博传播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

    作者:陈然 ChenRan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摘要:

    本文以媒体的本质功能为逻辑起点,尝试构建媒体微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微博大数据的抓取与分析,对媒体机构微博典型账号的社会责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随着媒体机构对微博平台信息传播活动公共性与风险性认知的进一步增强,媒体微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整体较好,4个维度的具体表现从好到差依次为信息生产、文化教育、协调关系、社会监督。但多数媒体微博的新闻传播活动呈现出明显的中庸特点,同题报道与内容同质现象严重,自我保护意识与规避意识较为明显,缺乏以独立意志和深刻思想引导社会的责任感。媒体微博社会责任执行能力的提高需要媒体机构、新闻行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Abstrac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edia micro-blog and evaluat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ypical media micro-blogempiricallybased on data captured and analyzed from micro-blog. The study foundthe reality of media micro-blog’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optimistic in 2015. The level of fulfillment of the four dimensions from high to low is as follows:the production of information,cultural and education,social coordination,social supervision. Thecommunicationactivities of most media micro-blogpresent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ation. At present,homogenization of content is a serious problem. When Media micro-blog shoulder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ir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and avoidanceis quite obvious. To upgrade the overall level of media micro-blog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media organizations,new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should work together.

    近年来,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的崛起深刻改变了中国的传媒生态与话语格局。为适应媒介生态的变化,开通官方微博成为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媒体网站等各类媒介机构拓宽信息产制空间、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普遍选择。2015年,中国媒体微博已进入“常态化运营管理”阶段,媒体机构借助官微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目标正逐步实现。相比传播力的不断提升,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成为影响媒体微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媒体微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科学考量媒体微博社会责任?媒体微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如何?社会责任执行能力如何提升?这些问题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 研究综述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与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的议题在我国并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以“主题”带有“媒体微博”并且“全文”包含“责任”进行搜索,仅获189篇期刊论文,且并非都与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研究密切相关。在有限的理论文献中,专门针对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极为少见,但学者们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均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目前,与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媒体微博的相关研究,包括“伦理道德规范”“公信力建设”“舆论引导”“信息生产”“运营管理”等议题;其二,全媒体时代媒体社会责任的探讨。随着微信平台在中国的兴起,与2014年相比,2015年学界对媒体微博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

    (一)媒体微博社会责任基本要素研究

    文献梳理结果显示,学者们一致认为媒体微博代表着官方品牌和权威(李骏,2011),角色和属性与大众媒体无异(袁志坚、李风,2013),理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已有研究中,最常被提及的媒体微博社会责任要素包括“监视环境”“搭建公共话语平台”“舆论监督”和“传播先进文化”,内容基本涵盖了大众传播的几大社会功能。具体操作层面,研究者多强调媒体微博应做到“信息把关与验证”“客观公正报道”“及时发声解惑”“理性解读信息”“疏导社会情绪”和“传递主流价值观”(李骏,2011;苟德培、席秦岭,2012;袁志坚、李风,2013;刘鹏飞,2013;李姝,2013;张晓嵘,2013;郑敏,2014;王海燕、沈阳,2014等)。

    (二)媒体微博承担社会责任现状研究

    现有文献中,尽管缺少对媒体微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整体观照,但在研究媒体微博的其他议题时,学者们往往谈及责任缺失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如陈昌凤(2012)在对中国传统主流媒体微博的分析中,指出部分媒体微博在冲突事件中只说一面理、只采访当事人一方,揭人隐私、刊出不专业的图片,存在忽略客观公正原则和媒体伦理的现象。总体来看,媒体微博商业化炒作、内容低俗化与同质化、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煽情甚至滥情报道、核实查证意识薄弱、人文精神缺失、虚假新闻报道、报道倾向不明等问题在已有研究中被反复提及(贾金玺,2012;柳长盛,2013;胡蕊、冀津,2014;何镇飚,2014等;袁素文,2014;张晓,2015等)。在媒体微博各类传播内容中,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媒体微博评论的社会责任受到相对较多的重视。如董天策、梁辰曦等(2013)认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的新闻评论在坚持权威的基础上,尝试与民众协商式对话的范式,强调公信力与责任意识。刘辛未(2014)通过内容分析,指出“@人民微评”存在“修辞哗众取宠”“叙事过度煽情”等问题。李杰(2014)通过对热点事件中媒体微博评论话语特征的分析,认为媒体微博评论存在同质化、琐碎化等问题。相对于常态传播情境,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表现与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如有学者具体考察媒体微博对十八大的报道(张梓轩、徐谭,2013),对波士顿爆炸案的呈现(李姝,2013),在“马航”事件、“周一见”事件、“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中的表现等(石磊、于毛毛,2014;何镇飚,2014;李杰,2014)。在媒体微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的探讨上,多数研究指出,“被动跟风的微博定位”“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自负盈亏的生存状态”是媒体微博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的诱因。李杰琼(2014)则从社会责任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