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不文明话语的网络呈现及相关因素研究——以腾讯首页新闻下的网民评论为分析对象
    ——以腾讯首页新闻下的网民评论为分析对象

    作者:牛静 侯艳娇 董嘉 NiuJing HouYanjiao DongJia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摘要:

    伴随着公众网络参与的增加,网络语言的不文明、低俗化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腾讯首页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网民表达中不文明话语的呈现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发现,网民表达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文明话语,不文明话语与受欢迎程度、网民参与性没有显著相关,但不文明话语与新闻内容、新闻类型、评论质量有显著相关。

    Abstract:

    The uncivilized language in Internet is becoming an popular issue with an increasing Internet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News Comments of Tencent Website and explored network uncivil discourse and related factors. The study found there was a certain number of uncivil discours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uncivil comments and the popularity of comments,users’ participation. However,uncivil discours and news content,news type,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的匿名性、互动性和“去中心化”,使其成为公众发表意见、参与和讨论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数据显示,43.8%的中国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1]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民主化的力量。[2]丁法章认为,“互联网是最少过滤的信息中心,是未经修饰的意见平台”[3]。而伴随着网络参与者的增加,网络语言的不文明、低俗化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络语言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还不是不规范的问题,而是不文明的问题。”[4]主要表现在讨论中夹杂着讽刺、谩骂与攻击,脏话、粗话比比皆是。不文明问题已经成为网络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2015年6月2日,北京召开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会上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三种形式。而网络低俗语言主要分为三类,即“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象形创作”“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也使得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尼玛”“屌丝”“逗比”等词语纷纷排上网络低俗词语黑榜的前三名。在美国,2010年的调查发现超过80%的美国人将“我们的政治系统缺乏文明或有礼貌话语”视为一个“有些严重”或“非常严重”的问题。[5]

    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网络公共讨论中的不文明话语情况。通过对腾讯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的统计,分析网民评论中存在的不文明话语的程度、影响不文明话语产生的相关因素和不文明话语是否与评论质量相关等问题。

    一 公共讨论与互联网

    在当代中国,公共讨论被认为是传媒、民意与决策部门实现互动的重要关节点之一。[6]一般情况下,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经由媒体引起关注,进而形成公共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能促进民意有效表达、政府政策顺利施行。因而,有效的公共讨论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公共讨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空间和平台。互联网特有的传播方式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参与讨论的途径。“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财产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所形成的制约,使得不同类型的网民更可能均等地获得参与讨论的机会。”[7]同时,这种讨论平台形成了哈贝马斯所倡导的公共领域的基本形态。[8]在这里,公众通过一定的媒介自由发表意见而不受任何干涉,最终形成公共意见。

    不仅如此,学者们认为中国网络公共讨论的蓬勃发展也会延伸至互联网之外,成为舆论监督、政治参与的推动力,[9]从而“促成传统中国政治文明中所缺乏的自发社会秩序的形成以及多元共识的产生”[10]

    以上的论述都强调了互联网上公共讨论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带来积极作用的公共讨论都是理性的、文明的讨论,而非攻击性的、谩骂性的讨论。

    二 网络公共讨论与不文明话语

    学者们注意到“拥有公共领域并不等于就拥有成熟的公共讨论”[11]。有学者质疑“互联网所提供的虚拟公共空间也并不一定就自然通向新的公共领域”[12]。网络公共讨论中呈现的娱乐化、极化现象,公共讨论中的理性缺失、网络暴力严重损害了讨论的质量。

    低门槛、双向互动的网络讨论特征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和观点,同时也使公共讨论出现娱乐化倾向。而被认为是协商民主障碍之一的群体态度极化现象,在网络讨论中也同样出现了。乐媛、杨伯溆的研究结果显示,网民意见的同质化程度越高,其群体极化程度也越高,这种极化同特定议题紧密相关,这使网络公共讨论“正日益遭受各种非理性话语的侵蚀”[13],网络暴力驱逐了良性言论,引发了言论危机。[14]匿名性的技术特征纵容了随意性、情绪化、非理性的言论在讨论中横行,网络成了谩骂、攻击、情绪发泄的平台,主要以语言暴力和敌意行为为表现特征的网络暴力,造成了对言论自由的滥用。[15]这些问题,都导致网络公共讨论流于形式,失去民主意义。

    网络空间出现的不文明话语正在侵蚀着理性讨论与民主沟通,本研究将聚焦网络公共讨论中存在的不文明话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