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
深圳市,又称“鹏城”,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通过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并通过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深圳全市辖6个行政区和两个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46.74万人,户籍人口267.90万人。经过32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11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深圳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这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定位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
根据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未来深圳在城市空间布局整体结构上将呈现“三轴两带多中心”的组团结构,并建立起三级城市中心体系——2个城市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1]其中,两个城市中心便是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福田中心由福田中心区和罗湖中心区组成,主要发展市级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功能;前海中心,包括前海、后海和宝安中心区,主要发展区域性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5个城市副中心为龙岗中心、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坪山新城中心和盐田中心,主要承担部分区域或城市分区范围内的综合服务职能。发展地区性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职能,带动地区整体发展。8个城市组团中心,即航空城、沙井、松岗、观澜、平湖、布吉、横岗、葵涌,是城市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
深圳是一座工业基础深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非常发达的中心城市。依托充足的商品来源和巨大的消费需求,深圳商贸零售批发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形成了以东门、华强北、人民南为主,分布范围包含各大城市中心与副中心,包含八大商圈的商业格局。
一 深圳商圈发展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十一五”期间,深圳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内外需持续稳步增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2]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为11502.06亿元,生产总值在全国内地城市中继续保持第四位次(见表1),三次产业结构为0∶46.5∶53.5。
表1 2011年深圳GDP的具体情况
续表
(二)地方财政增长速度快,实力雄厚
2006~2011年,深圳地方财政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达到1339.59亿元(见图1)。
图1 深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增长速度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活跃,增速快于GDP增长
2006~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快,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87亿元(见图2和表2)。
图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年增长速度
表2 深圳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分区状况
(四)深圳进出口总额连创新高,多年雄居全国首位
2011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090.99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保持外贸出口“十九连冠”(金额和增长速度具体参见图3)。
图3 2006~2011进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
(五)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存款稳步提升,物价增幅合理
2006~2011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