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辽西北作为辽宁三大经济板块中最薄弱的区域,受到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相对落后。2008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并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通过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不断推进,使辽西北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脆弱、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 辽西北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辽西北地区经济连续四年保持了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1年末,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800多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97亿元,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42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速近20个百分点。辽西北地区以经济转型为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8个重点产业集群渐成规模,一批企业已形成生产能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基础设施保障作用增强,发展硬件环境不断改善
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建成,使辽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未来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郑线铁路复线、铁岭至朝阳、沈阳至彰武、朝阳至赤峰、彰武至通辽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朝阳机场扩建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运营。调兵山煤矸石发电厂、清河发电厂“以大代小”一期工程、铁岭电厂二期工程、500千伏清河电厂送出工程、中电投朝阳燕山湖发电厂项目、中电国际清河电厂“上大压小”二期工程等电源项目竣工投产。“引白济阜”一期工程和“引白入北”一期工程竣工通水,凌源市应急供水工程进展顺利。
(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得到优化。新农合医疗体系稳健运行,群众受益面和受益程度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对医疗机构的优化整合。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开工或建成,提升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普及,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到2011年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5406元和8183元,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项待遇全面落实。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对象抚恤金和生活补助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实施了边界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五大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858万亩,使辽西北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11年末辽西北森林覆盖率达38%。完成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面积237万亩,治理区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81万亩,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空气质量连年持续好转,工业三废排放得到初步控制和有效利用,各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和用水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 辽西北发展存在的问题
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辽西北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将对辽西北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发展实力不强
虽然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以来,辽西北地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基础较差,经济总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