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
一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
珠江—西江经济带是依托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开发、资源整合、集聚优势等打造的沿“两江”的黄金水岸经济发展带,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沿江7市(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崇左)和广东省4市(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所在区域大多属于我国的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存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深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两广资源市场,大力推进广西广东省际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推动力的省际合作机制,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中国省际间“优势互补、产业协同、生态共治”的经济、社会、生态协同机制创新实验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一)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近年来,中央政府通过积极出台各种主题的“国家战略区域规划”来重构国家的经济空间格局,先后设立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武汉、长株潭、北部湾、海西、关中天水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这些战略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与集成的权利,鼓励地方根据自身特色对涉及国家重大发展的领域与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和突破。珠江—西江是我国唯一的东西部直接对接的地区,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东西部合作综合示范区,带头落实“两个大局”的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利于加速沿江产业和城镇集聚,满足广西、广东肇庆云浮等欠发达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顺应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求。
(二)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要求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入统筹两广资源市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省际合作,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中国省际间“优势互补、产业协同、生态共治”的经济、社会、生态协同机制创新的实验基地,有利于完善两广省际间人口和经济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珠江—西江流域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符合中国创新驱动的开放战略要求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中国创新开放模式、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要求,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结合,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开放基地,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实现与珠三角、北部湾等开放区优势互补,省际联动,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二 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战略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是制度创新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是珠江—西江国家战略区制度创新的战略目标。
(二)基本目标
协调流域区内生态、经济关系是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珠江—西江流域是一种整体性极强的区域,流经云南、广西、广东等多个市、县级行政区域,其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往来极为密切。但是,由于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扯皮等,流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与“行政区经济”发展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随着流域的上、中、下游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流域内各种区域性公共问题变得更加纷繁复杂起来。建立符合珠江—西江流域特色的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也可以为我国黄河、长江、淮河等大河流域内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示范。
(三)关键目标
协调省区之间的行政关系是制度创新的关键目标。由于珠江—西江经济带涉及流域内广东和广西两个省区政府,流域也涉及港澳,流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棘手的公共问题的合作治理存在现实的诉求,但是,依靠传统的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