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协同发展成为重要任务。如何创新府际合作机制,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提高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在打造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同时,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的示范带,已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尤其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各界人士的关注点。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府际合作机制研究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战略实施和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具有重要价值。
一 建立珠江—西江经济带府际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区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为5228万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经济增长、交通建设、生态保护、人民幸福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从目前状况看,珠江—西江经济带下游广州、佛山等市工业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力度在加大,中上游的肇庆、云浮、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迅猛,作为下游用水供应水源的中上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和任务日趋加重。而仅靠政府的常规调控、现行政府间合作的框架、企业和百姓的执行自觉是很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任务的,有必要建立珠江—西江经济带府际合作机制,通过机制的良好运行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一)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建立府际合作机制
(1)拼抢产业转移项目问题需要政府间建立协商解决机制。基于地方官员“经济人”特征,利益动机膨胀,往往从本位和自利角度,以维护所辖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盲目争抢产业转移中高新技术项目等此类问题在所难免。比如,出台土地价格、税收优惠和项目补贴竞争等方面政策。由此诱发区域利益冲突,引发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限制和引导产业转移中辖区间财政无序竞争行为,政府间建立协商解决机制成为必然。
(2)产业信息不灵问题需要政府间建立联络沟通机制。有的地方或为了一时政绩,或因信息不灵,引进信誉不好、污染大、治污不力的企业,出现问题后又处理执行偏软,或因污染或因拖欠巨额工薪,给当地社会的生态和社会带来恶劣后果。个别地方因政策把握不准、规划失当、信息失灵,引进产业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主导产业,难以发展产业集群,配套无法跟进,企业虽有落户但生存时间有限。个别县镇承接转移时对产业项目的技术水平缺乏判断能力,给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的转移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些问题,不但珠江—西江经济带上游广西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会可能发生,甚至中游的广东肇庆、云浮也可能出现这类情况。同时,中游的广东肇庆、云浮也是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与上游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存在拼抢产业转移项目问题,上游广西的7个城市之间也存在相互拼抢产业转移项目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并通过省际、市际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协商解决。
(二)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需要政府间建立协商合作机制
(1)省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两省区政府间建立协商合作机制。以珠江—西江干线航道为主通道,珠江—西江经济带陆路交通相接、水运相连,构建互通两广、连接东盟、通达港澳、辐射云贵、江海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促使珠江—西江经济带陆路交通相接、水运相连,实现“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广州至梧州段一级航道和柳黔江柳州、来宾以下二级航道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及省际公路的“断头路”,保证两省区交通的连贯和通畅,都需要建立两省区政府间协商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建设。
(2)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建设需要两省区政府间建立协商合作机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不仅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交通管理和调控水平,提高对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的建设进度、流量掌握、存在问题、拯救措施的反应和把握,使整个交通网络流量合理、信息互通、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