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
一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社会竞争力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一个地区持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绩效、不断促进地区繁荣和国民福祉提升的一种获取相对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根据对经济社会竞争力的定义,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是中部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和民生保障竞争力四个分项竞争力的函数:
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F(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民生保障竞争力)。
根据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概念框架,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资源承载和环境保护为支撑,科技文化创新为动力,民生保障为目标,构建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指标体系,具体包含目标层(A)、准则层(B)、维度层(C)、指标层(D)4个层次以及4个准则层、12个维度层86个指标(见表1)。
表1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是包含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和民生保障竞争力四个分项竞争力的综合竞争力,是表1中12个维度竞争力的加权合成,86项具体评价指标的综合集成。采用加权求和的加法模型作为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分析和解释。确定指标权重采取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标准化公式分别如下: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模型如下:
(二)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
表2 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分项竞争力得分
表3 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分项竞争力排名
表4 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各维度得分
表5 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各维度排名
1.经济发展竞争力
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得分最高的是湖北,得分为0.618,其次是安徽,得分为0.483,然后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南(0.449)、河南(0.402)、江西(0.395),山西得分最低,为0.365。得分最高的湖北和得分最低的山西相差较大。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规模的省际差异仍是三个维度中最主要的差距,速度维度的变异系数居中,结构维度的变异系数最小。
从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规模维度来看,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规模维度河南第一,得分为0.702;湖北第二,得分为0.571;其次是安徽和湖南,得分分别为0.464和0.373;山西和江西得分最低,分别为0.274和0.193。从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速度维度来看:2011年,发展最快的是湖北,得分为0.742;其次是湖南和江西,得分分别为0.598和0.578;然后是安徽(0.480)、山西(0.406),河南最低,得分为0.204。从经济发展竞争力的结构维度来看:2011年,经济发展竞争力的结构维度得分湖北最高,为0.556;其次是安徽(0.512);然后依次为江西、山西、湖南;河南最后,得分为0.200。
2.资源环境竞争力
从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整体来看:2011年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得分最高的是江西(0.611),得分最低的是河南(0.369),介于江西和河南之间的中部其他四省的资源环境竞争力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0.507)、安徽(0.434)、湖北(0.418)、湖南(0.401)。排名第一位的江西(0.611)和排在第六位的河南(0.369)资源环境竞争力相差0.242。中部地区生态维度的省际相对差异较大,环保维度的省际相对差异较小。
从资源维度来看,2011年山西得分最高,为0.733,排名第二的河南为0.384,山西在资源维度方面具有明显的首位优势。排名最后的是湖南,得分仅为0.165。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分别是安徽(0.362)、江西(0.316)、湖北(0.281)。从生态维度来看,2011年江西得分最高,为0.965,其次是湖南和山西,得分分别为0.530和0.430,然后依次是湖北(0.277)、河南(0.136)和安徽(0.123)。江西在生态维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安徽和河南则处于较后位置。从环保维度来看,2011年安徽的环保维度得分最高,为0.720,其次是湖北,为0.628。然后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西(0.567)、河南(0.533)、湖南(0.482)和山西(0.396)。安徽和湖北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科教文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