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于1898年在《巴黎评论》中发表的《舆论与群众》一文认为,“当代的舆论几乎是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再也没有比舆论更可怕的洪水泛滥了,而且这滔天的洪水还看不到消退的迹象”。同时指出,“舆论与现代公众的关系就像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自然会走向对另一个问题的研究”,显然,这是任何社会研究舆论或舆情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本报告在对本年度陕西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网络监测的基础上,通过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陕西公众的网络行为和习惯、舆论参与意识和认知,分析当前陕西网络舆情现状及其发生机制特点,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或现象进行反思。
一 网络舆情主体的基本网络行为习惯
网络舆情的主体即为网民或网络公众,是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他们不仅在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分层,而且其网络行为和习惯及其参与网络的目的、动机也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也是导致舆情多元化的重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28.6%的人平均每天上网在“1小时以下”,35.6%的人平均每天上网“1~2小时”,22.3%的人平均每天上网“3~4小时”,每天上网“5~6小时”及“6小时以上”的网民各占6.8%(见图1)。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嵌入和影响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图1 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网络习惯与行为是网络舆情发生的关键要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人们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看新闻”(74.7%)、“查资料”(65.9%)和“休闲娱乐”(44.4%)活动,其次为“网上购物”、“交友聊天”和“收发邮件”,而自己“写微博”或“博客”的比例并不高(见图2)。
图2 网民上网主要目的
新闻信息成为网络公众的主要关注点,而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人们最关注的主要是“社会道德事件”(56.8%)、“民生问题”(55.8%)和“公民权利”的事件(27.7%),此外,涉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事件”及其“国外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也是人们关注的主要信息。从人们对信息关注的类型来看,其网络舆论的关注点正从经济领域转向道德领域,道德事件将成为引发网络舆情的主要导火线(见图3)。
图3 公众关注的信息类型
人们的网络行为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网络角色或身份来实现的。从调查情况来看,人们在网上拥有诸多账号,这也意味着人们在网上的身份和活动场域多元复杂,并且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有85.8%的人拥有腾讯qq账号,另外有48.1%的人有自己的微博账号,40.6%的人有电子邮箱账号,有博客的人占24.5%。最常用的账号分别为腾讯qq、微博和邮箱。其中,有43.5%的qq账号用的是真实信息注册,49.3%的人的邮箱账号是个人真实信息注册,微博账号使用中,则有31.8%的人用的是个人真实信息。可见,腾讯qq、微博等社交类网络应用功能不仅使用率逐渐增多,而且信任度也较其他功能逐渐提升。
图4 网络账号注册与利用情况
二 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发展特征
从总体上看,陕西的网络舆情基本态势平稳,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西安地铁的建成通车、蒲城通航大会举行等成为公众舆论持续关注的话题,而药家鑫案、榆林沙漠高尔夫球场等都也成为公众议论的热点。除此之外,合阳县政府网站被评委“最敬业”网站,引起了全国对政府网站建设的全面思考。综合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主要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媒体优势凸显,微博舆论越发聚集
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多向的立体传播转变。自媒体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舆论场域,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技术上看,微博以其方便快捷性迎合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普遍较快的现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微博用户的增多,使得发表微博更为便捷。从社会需求来看,当前社会压力较大,人们需要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渠道,而微博的关注和分享功能则满足了这一点。调查数据显示,有12.1%的人参与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目的是发泄情绪。事实上,微博则正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宣泄情绪的窗口,自媒体的优势逐渐凸显。在药家鑫等热点事件中,微博平台显示出了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