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常态下青海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困境及政策建议

    作者:苏海红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发展背景下,青海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市场压力相互交织叠加,市场主体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和破解这些问题,不仅是推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促进当前乃至“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青海立足资源开发,大力扶持特色经济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油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钢铁、轻工纺织和生物产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体系,已经成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发展背景下,青海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市场压力相互交织叠加,加之全省生态保护、市场化改革、法治化建设等任务较为艰巨,市场主体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和破解这些问题,及时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环境,不仅是推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保持合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当前乃至“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 新常态下青海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困境

    据青海省经信委对全省各地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市场主体的摸底调查,截至2015年1~5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4%,亏损面达42.7%,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局面未改观。上半年民间投资增幅回落19.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8.2%,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同比减少27个。可见,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青海资源型产业面临成本持续上升、经营负担加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更加突出等困难和挑战,更多的困难则是市场主体长远、可持续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如融资难、用工难、投资难、盈利难、转型难等。

    (一)宏观发展环境方面的困境

    1.新常态下的市场低迷以及市场主体利润持续下滑

    受国内外整体经济下滑、工业品出厂价格负增长、要素成本上升和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工业市场主体实现利润持续2~3年下降。市场主体产品销售难,物流运输成本持续增加,流动资金普遍紧张,采矿类市场主体税负较重,环保压力大,利息高、税费高、汇率高,资金周转困难日益加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市场主体支出的附加在工资上的各类社保支出与工资比例接近0.5:1,用工成本高企,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下降,市场主体的利润空间较低,全省绝大多数市场主体依靠以往低成本优势以及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2.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发展制约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全省90%以上的区域面积为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区域,生态环境约束性强,加之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政策支持较为缺乏,如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免税区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及基础设施支持等。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中,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且需要一个转型过程。

    3.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质性竞争异常激烈

    各地方的招商引资中,为获取当地土地、资源、补贴等未来升值空间,市场主体对市场前景和同质性竞争风险欠考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布局明显不足,园区基础设施制约发展,不少名优特产品的同质性竞争较为激烈,加之关键性技术引领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弱,影响了全省特色优势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4.地方政府在发展理念上仍有偏差

    在发展理念上,受政绩观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仍存在重招商、轻发展,重投资、轻培育,重国有、轻民营,重二产、轻三产,重发展、轻生态等思想,特别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力度不够,发展环境和制度安排尚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地方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5.新型城镇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不足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市场培育和劳动力供给等,青海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缓慢,青南地区人口相对分散且发展基础薄弱,城镇发展及市场消费能力等对市场主体发展的支撑力较弱。

    (二)产业发展方面的困境

    1.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高成本

    目前,青海资源型大中型市场主体发展主要依托廉价的水电、资源等低成本优势获得市场份额,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以往相对便宜的电价已没有优势,加之运输成本较高,特别是全省由于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市场竞争红利少,产业链短,产业集聚度低,产品生产的整体成本远高于内地同类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2.产业与就业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长期以来,全省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