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
从新常态下甘肃省的发展形势来看,加快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仅是全省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既定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是全省摆脱在全国长期低位徘徊,缩小与其他省区市发展差距,使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甘肃立足国家战略,更好承担起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通道、生态保护战略屏障、民族融合交汇发展、边疆稳固战略功能的客观要求。甘肃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仅是事关甘肃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更是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而要实现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就必须在关乎全局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一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这为甘肃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甘肃省在国家战略主导下走过了嵌入式经济发展历程,由此形成了既定的产业发展格局和路径,再加上长期以来发展理念上对经济规模的过于追求,固化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目前,甘肃省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层次较低,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的初始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偏低;工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东部明显滞后,新型工业化发展层次低,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仅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难以为产业升级提供充分保障。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扩大作为支撑,对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的质量、结构、配置效率、潜能开发等的重视和挖掘不足,造成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节能减排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突出,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低。
目前创新、科技和人才对经济的驱动能力持续增强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如果甘肃仍维持现有发展方式,不仅难以面对资源环境矛盾和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的挑战,无法摆脱长期在全国末位徘徊的困境,更会增加未来经济转型的成本、代价、难度和矛盾。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知识驱动转型,更加注重经济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依托“循环经济示范区”平台,由主要依靠资源型重化工业发展向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转型;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型;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机遇,由产业发展的低度化向高度化转型。
二 着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甘肃省经过多年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但其经济结构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轻重工业、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城乡经济、区域经济、三大需求和企业规模等领域的不均衡和不协调发展方面,大型化、国有化、重工业化、资源导向型的产业格局和散点嵌入式空间分布特征突出,这些重大结构关系矛盾复杂,相互交错,既定的发展路径存在刚性,结构调整难度大,而如果延续固有经济结构,那么经济越发展,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就会越突出,因此,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已成为全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破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甘肃省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比如,着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文化产业大发展撬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着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加强对外经济贸易、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合作,加快甘肃经济“走出去”步伐;着力发展以精深加工和电子商务新型业态为支撑的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