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
从广义讲,陇东南区域主要指甘肃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四市及所属的31个县区,总面积为807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的20.71%,总人口为1115.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43%。从狭义上讲,陇东南主要指天水、陇南等地。就习惯而言,甘肃省一般被划分为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等,陇东南地区一般指陇东和陇南之间的天水、陇南等主要区域。本报告的研究区域特指从狭义范围而言的陇东南地区。
陇东南地区的先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天水市的秦安县,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始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史称“羲里娲乡”。大地湾遗址距今7800多年,其丰厚的文化遗存佐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堪称世界之奇观。甘肃陇右被视为秦人的发祥地,《史记·封禅书》记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祀白帝。”《史记集解》引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史记集解》中的陇西指陇山以西,也称为陇右。秦襄公居西垂,这里的西垂指今甘肃礼县东部以及西和县北部,西汉水与西和河相交之处,秦时这一带曾设置西县。“人先”即人的祖先,“畤”为帝王祭祀场所。礼县东北部的祁山即祭祀之山,因为“示”字旁的字一般表示祭祀,右耳旁等同于“邑”。由此可见,秦人的人先祠应该就是祁山或大堡子山。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从考古发现,无不印证了秦人发祥于陇南、天水一带的陇右地区。天水市党川乡放马滩地方的先秦古墓群,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有百余座墓葬,目前被发掘的14座墓葬,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包括战国秦木板地图、木版画、竹简、文具、钱币、算筹、陶、铜器等重要文物。其中的木板地图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地图。这些文物的发现为先秦以及汉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也反映了秦文化那种兼容并蓄的气度。
陇东南地区丰厚的先秦文化资源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无疑是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砝码。
一 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特点、内涵
(一)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概述
1.伏羲文化(始祖文化)
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受到中华民族的敬仰。伏羲、女娲是中华文明的薪火之源,对中华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伏羲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姓风姓,是我国远古时代,确切说应该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伏羲作为一个部落首领,开创了多项对后世影响深刻的文明成果,如创制八卦、制定嫁娶、始兴乐器、开创官制、编结网罟、教人以渔、制定历法和节气等,可以说伏羲将礼乐文明、农耕文明引入了还处于茹毛饮血、鸿蒙混沌的原始社会中,开创了文明社会的新纪元。
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三皇本记》中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可以看出,伏羲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之功。伏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表现为:首先,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伏羲文化始终是源头文化,伏羲文化是创造性、实践性、兼容性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次,伏羲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基点,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因而天水也有“羲皇故里”之称,境内以及周边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遗迹。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伏羲庙,是全国现存的最大祭祀庙宇。天水的卦台山是伏羲画卦之处,有女娲祠、白蛇匾、羲皇故里的砖刻等古遗迹。天水地区的风沟、风台、风谷等都是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丰厚而珍贵的遗址和实物充分证明天水即伏羲诞生地的说法。
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伏羲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本源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对增强民族内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团结世界各地华人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推进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