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
甘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法治的支撑保障,同时产业发展中市场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亟须法律规制,但目前薄弱的立法状况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制定“甘肃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作为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管理基本法,并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及规章,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法律制度,促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保障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 文化产业 |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敦煌、丝绸之路、黄河、伏羲、彩陶、石窟以及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市场主体不够明确、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须法律制度的支持与保障。
一 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管理立法现状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法治。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有赖于法律制度促进与保障双重作用的发挥。同时,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因此,评价一个地方文化产业立法现状,除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之外,相关政府规章制度也应列入考察范围。
(一)相关地方法规
法律是促进与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依据。目前,甘肃省尚未出台文化产业开发管理专门法规,相关条例主要有以下几项。
1.《甘肃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
《甘肃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于1997年通过,并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05年进行了三次修改。该条例主要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监督、经营消费、奖励处理进行了规定。
2.《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
《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于2005年颁布,2010年经省人大常委会重新修改颁布实施。该条例主要侧重对本省范围内文物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3.《甘肃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甘肃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于2014年9月通过,主要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与管理等。
4.《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15年3月通过,主要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及管理利用。该条例对于国家非遗法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拓展,对于非遗调查的主体、对象、建档、保存、数据公开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突出了非遗传承以及发展性保护的思路,对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区和文化大省建设意义重大。
5.“敦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敦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目的在于加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该条例被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计划,目前,草案二次审议稿已经过审议。同时列入立法计划的还有“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该条例草案论证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二)地方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近年来,在“推进建设文化大省”战略背景下,甘肃省围绕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本省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甘肃先后于2006年、2011年制定了《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产业发展导向及路线图。兰州市编制了《兰州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兰州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兰州文化贸易发展规划(2015~2020)》《兰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等。
2.加强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管理的规范
包括《甘肃省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关于加强互联网文化单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网吧连锁经营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络市场经营主体备案办法(试行)》《互联网省网出口管理办法》等,这些规范为加强文化产业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2012年出台的《甘肃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文化产业资金使用原则、管理职责、使用方式、项目申报及审批做出了具体规定。
3.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规范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升级跨越,甘肃于2014年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科技数字内容产业、人居环境建设、旅游业、特色农业等的结合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定。《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2014~2010)》就突出了“文化为魂,产业为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被列为甘肃大景区发展模式之一。
4.支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规范
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甘肃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编制出台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项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