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重要节点,也使文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和协同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持久深远、具有战略性的变革,使得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优化文化科技创新模式,是新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意义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驱动着科技创新的步伐,同时也为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文化与科技日益融合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仅对传统文化产业带来变革性影响,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会使社会文化环境与区域创新环境高度统一,能够增强国家整体竞争能力,正在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更加符合新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和要求。随着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数字内容产业集群,不断扩展和延伸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为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作为文化产业最具有活力的发展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能够作为新型文化建设理念逐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能够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找到很多相近、相似甚至是相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使得不同文化之间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也日益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可以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早已是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要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不仅要从文化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做起,更要从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和转让等方面共同发力。
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时期,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措施。“文化与科技融合”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都出台了多项文化产业的促进政策,极为突出的是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文化产业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研究的全新领域也由此开启。
(一)政策保障
文化与科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2012年,《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正式成为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战略之一。[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全面提高文化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文化发展整体实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文化科技融合政策不仅有国家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也在持续推进文化科技融合。2012年9月,《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以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促进文化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2014年3月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支持和保证文化科技融合的持续发展,提出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文化企业技术改造步伐。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顺应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2015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
自从中央提出加快推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