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
一 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新特征
步入2015年,全球经济仍然处在调整期与重构期,没有彻底走出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增长速度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分化加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从国内来看,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依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新发展与新趋势对浦东新区(简称“浦东”)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影响。
(一)国际经济艰难复苏,分化加大
(1)美国经济延续较为强劲的复苏势头。危机后随着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去杠杆化、从再制造业入手促进产业回归以及多年的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就业市场持续改善。据美劳工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7月份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降至5.3%,较之2009年10月份的10%降幅几近一半,其中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连续数月平均增加23万人以上。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和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旧房销售总量为549万套,同比增长9.1%,新房开工量同比增幅达26.6%,总量为117.4万套,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同比增长更达29.4%,发放量为133.7万套,[1]未来房地产行业走势向好可期。此外,由于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通货膨胀率处于低位区间。美国全年经济复苏势头良好。
(2)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实现缓慢复苏。就欧元区来看,国际油价的下跌,降低了厂商生产成本,减轻了消费者能源支出,间接提升了消费支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驱散了通缩阴霾,改善了信贷条件,促进了投资和消费,也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有力保障了欧元区经济的缓慢复苏。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第二季度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2%,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同期失业率达到近年来的低点,下探至11.1%。而且,高达3150亿欧元的“容克计划”于9月份正式实施,更有助于加强欧洲国家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就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从日本来看,由于“安倍经济学”强刺激政策的延续,日本经济实现了温和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元持续贬值及通货膨胀率走高,截至7月,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24.22,较之危机前已贬值43.9%。日元大幅贬值在推动出口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上半年赴日本旅游的人数为913.9万人,同比实现增长46.03%。[2]然而,日元的贬值也导致国内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增加,消费税率的调高造成国内的消费支出持续下降,拖累了本国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全年日本会维持低速增长状态。
(3)新兴经济体分化加大。具体来看,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对经济结构单一的俄罗斯是致命的打击。出口额大幅减少,资本加速外流并使卢布大幅贬值,卢布贬值又反过来加剧外来投资减少和进口价格上升,继而推高国内通货膨胀。截至7月,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依然保持在15.6%的高位,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4.6%,为近年来的最大跌幅,全年经济增长下跌风险有增无减。与俄罗斯同病相怜的还有巴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导致经济延续负增长态势,陷入滞胀的泥沼。截至7月,巴西通货膨胀率高达9.56%,为近年来新高。与此同时,资本外流及货币贬值严重,外债偿还的压力不断增加,投资环境日益严峻,困境重重。与俄罗斯和巴西不同,印度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经济增长备受瞩目。在使用新的计算方法后,印度官方数据显示其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7.5%,势头超过中国,而且,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加快,印度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规模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此影响,印度制造业第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46%,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52.7,商业乐观指数上升至127.05。[3]显然,印度全年的高增长已成定局。
(二)新常态下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质量效益有所提升
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传统动能和驱动因素逐步消减,而新的增长点和驱动方式尚未形成或稳固,经济下行压力较之上年有增无减,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首次跌破7%,为6.9%,进出口贸易连续负增长,年内增速难以转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明显,实体经济产能过剩难以化解,成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