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

    作者:杨雄 周海旺 臧得顺 YangXiong ZhouHaiwang ZangDeshun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城乡发展趋于一体化、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强劲。“十二五”期间,上海社会发展质量达到中等水平,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较高,社会凝聚力较强,社会接纳度较高,“土客关系”基本融洽,但公民社区参与和社团行动明显不足。“十三五”上海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约束趋紧、城市安全运行风险提升、互联网时代基层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上海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质量的提升,提高城市运行和公共服务质量,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激活社会活力,增强城市“幸福感”;积极推进城市认同与社会融和,践行上海城市价值取向;尊重民心汲取民意,加强利益协调,创新社会治理。

    Abstract: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being accompanied by the new normal of Chinese economy. At this stage,the government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illstrengthen. Income distribution will gradually improve,and the driving effect of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the qu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reached the medium level,Soci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level is higher. Social cohesion is strong and the social acceptance is hig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he guest is basically harmonious,but the citize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action are obviously insufficient.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Shanghai will be facing an aging population.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will be outstanding. The pressure of social security is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ill be more constrained. The risk of Metropolis safety is higher. Grassroots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in the internet era. Therefore,Shanghai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quality to improve urban ope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quality. Striving to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ams.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ctivate social vitality to enhance the city “happiness”. Actively promote the city identity and social harmony to practic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hanghai City. Respect for the people to draw public opin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ests. In a word,Shanghai should develop new forms of social governance.

    “十三五”时期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期,更将是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和全面推进国际化的上升期。展望“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会如期实现,“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圆满完成,国家发展将会发生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总量规模、综合国力将会有大的跃升。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有显著提高,政治更加清明、更具活力,依法治国和依宪执政会有新的突破。三是发展共享度和内部均衡度将会达到更高水准,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坚实步伐。四是中等收入阶层将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结构将会更加合理、稳定。在这个阶段,“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加公平的社会”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更大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率先直面“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争取在“十三五”末的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的五年关键期,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上海更应注重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既是由“双百愿景”的国家战略决定的,也是由上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后,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高社会发展质量的期待决定的。

    一 “十三五”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与社会治理导向

    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相应地,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成长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人们对生活质量、医疗健康、食品卫生安全、生态环境、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质量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已经开始。如何通过改善社会政策,全面提高社会质量,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二是人口红利即将枯竭。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大概在2030年达到最高值14.39亿,到2015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接近为零,到2020年前后增长率将是负值。劳动力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将成为并存的重要问题。另外,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很难转移成有效的工业劳动力供给,都将影响我国企业用工和就业政策的选择。

    三是城乡发展更加一体化。我国城镇化水平从2011年开始超过50%,近两年来,以农家休闲、乡村养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逆城镇化”种种迹象愈发明显,预示着一种新趋势的到来。逆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升,孕育着巨大的新发展空间。

    四是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1978~2008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总体上呈先扩大后缩小的状态,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0.491的顶点,此后至2013年,基尼系数开始缓慢回落。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为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平衡“消费侧”和“供给侧”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强劲。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2%、48.5%、1.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3.7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居民生活消费层级不断提升,以房、车、休闲、旅游、通信、网购引领的新型大众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而未来中国社会治理将出现以下四个导向。

    一是改革创新导向。未来五年要提升社会发展质量,最核心的是要在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的背景下,把改革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贯穿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改革创新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甚至未来20~5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二是以人为本导向。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