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李扬:今天我们请到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给我们讲讲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在国际机构中,汤敏先生是知名的中国籍专家,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角度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具有独特的视角,也有一系列新的观点。下面欢迎汤敏先生演讲。
汤敏:非常感谢,非常荣幸,我能够在中国社科界的最高殿堂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儿,我跟各位真正的专家比起来,只能说是班门弄斧,因为我们做的是“四不像”。我们不是真正从事研究的,应该是从事实践的,但又不是真正的实践;我们也从事政策研究,但又不是很深入。亚洲开发银行业务涉及面非常广,我们就几个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首先必须满足亚洲开发银行的工作需求。具体而言,我的工作围绕市场进行,领域零散,目前较多关注的是农村金融领域。因为此前由于业务的关系,我在亚洲农村金融领域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有待澄清外,我还看到很多农村金融实践,跟我们原来在课本上学到的或者和我们城市居民想象的很不一样,因此我一直想把这一套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模式引到中国国内来。经过十几年努力,尽管我们的花还没有结成果,但令人高兴的是农村金融改革终于有了一线曙光。农村金融改革目前已经开了一个口子,未来这个口子能开多大,农村金融在未来会怎么样发展,这关系到中国的“三农”问题甚至未来中国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昨天,我在新浪论坛上讲了一些关于农村金融的问题,今天我想跟大家再切磋一下,并就一些更深入的农村金融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第一个就是新农村金融准入政策新在什么地方,问题在哪里,下一步还有哪些值得进一步改善的地方。第二个就是农村金融改善的方向在哪里,为什么农村金融领域有发展的期待。第三个是最核心的,如果说我们前一段时间“打仗”主要是打“能不能准入”这个战役的话,那么根据国际经验,下一个战役就是“利率战”。农村金融市场一旦准入的话,下一步利率改革搞不好就是一个“拦路虎”。为什么要小额贷款,为什么要扶贫,在座的有很多人很清楚,但是确实也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最后一个就是小额贷款或者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环境。
一 农村金融准入新政策新在哪里
从2005年年底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五个省的“试点”,即小额贷款试点。到2006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监督和管理委员会又推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政。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说明,农村金融改革在中国确实到了有一个较大突破的时候了,当然这也是形势使然。尽管相关学者已经呼吁多年,但是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国家整个发展大战略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很长时间当中,中国金融的主要危险还是来自于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不成功,这导致中国金融部门农村金融改革的大部分精力被分散。尽管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都谈到了农村金融改革的问题,但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相对比较缓慢,直到2006年才推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政。
农村金融准入新政策新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第一是多元化。中国农村经济这么复杂,差别这么大,农村金融一定不能是一元化、“一刀切”、一个模式。而我们农村金融在过去几十年中不管怎么改,恰恰都是一元化、“一刀切”式的,这就造成了农村金融好像总是站不起来。一元化、一个模式,针对这么广大的中国农村,当然会有很多问题。不跳出这个一元化的模式,再怎么改农村信用合作社,搞商业化改革,都会改到城市商业银行模式上去。给政策就是要给钱,就是要剔除坏账,这总是会有问题的。现在看来,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应该包括社区性的乡镇银行、农村真正的信用合作组织方式,也有商业化的贷款公司这几个模式。当然,以后会有更多,如保险、担保等。我认为,农村金融准入政策既然开了这个先例,应该说多元化的原则终于被当局接受了。
第二,跟多元化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农村金融经营民营化。尽管在我们的研究文章或者政府的政策里面没有特别指出民营化,但是我觉得,只要看看银监会的操作细节,看看人民银行批准的这些金融机构的组成,就会非常清楚。农村金融准入政策一个非常核心的部分就是民营化,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