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李扬:今天请来给我们做演讲的是我们国家统计的权威、国家统计局的发言人郑京平先生,他的统计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并在国外学习过很长时间。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国民经济统计的若干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国民经济统计其实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通过一套账户和一些指标,可以揭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要素、一些要素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经常说的统计概念提炼、延伸和修改,实际上都是关于经济学最基本理论的一些概念问题,这些概念决不能小看,因为概念不清楚,直接影响到的就是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我们国家的统计数据,很多人都在质疑,但最近香港张五常先生有一个讲话,涉及中国统计数字的时候,他认为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先生们做得比他自己好。我们今天邀请郑京平先生过来,一是传授知识,二是答疑解惑。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京平先生演讲。
郑京平:谢谢李扬所长的介绍,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为大家做演讲。我讲的内容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家经济总量的国际比较;第二个方面是我国官方统计的基本情况;第三方面想讲一下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一 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国际比较
为什么要进行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国际比较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之间、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既然有联系,就要看看你的经济是什么样子,我的经济又是什么样子。第二个原因在于比较也是人类的特性所在。人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高级动物,喜欢相互之间的交往。有交往就必然有比较。人与人之间希望比一比谁高谁低,谁的收入多,谁的收入少,谁有车,谁没有车。尽管俗一点,但是生活有时也很难免俗,真正能够超俗的人不多,超俗不容易,所以要照顾大多数。经济总量比较还可以罗列很多原因,但主要是这两点。
那么,怎么样进行国际比较呢?关于怎么样进行国际比较,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选哪些指标进行比较;第二个就是怎么比;第三个就讲一讲中国现在在这些指标比较当中所处的位置。
(一)比较指标的选择
比较指标现在通常所用的还是GDP或者是GNI。GNI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如果要说GDP大家可能就比较清楚了。GNI原来叫做GNP,GNP是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P现在变成GNI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和联合国统计司在征求全球主要国家搞统计核算专家们的意见后产生出来的。因为原来GNP和GDP,都是谈生产,现在一个叫做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叫国民总收入;这意味着它们分开了,一个是生产的概念,一个是收入的概念,这就是它们之所以改名的原因。
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地说就是,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常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或者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常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有几个构成要素,一是一定时期,二是一个国家的常驻单位。一个国家当然是指其领土范围以内。常驻单位一般来讲是指在一个地方居住六个月以上。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在一定的时期,通常可以有两种,一个是季度,三个月以内,一个是年度,一年以内。下面我主要讨论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内部常驻单位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通称GDP。这个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年所能够创造的经济总量的大小,它有三种核算方法,对应着三种形态。第一个是从生产角度,从价值形态角度,指的是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第二个是从收入的角度,衡量收入形态的GDP,因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要分配到不同的创造者当中去,它包括劳动者的报酬、企业的盈利、国家的税收和固定资产的折旧。第三个是从使用的角度,衡量产品形态的GDP,它包括消费、投资、出口、库存。
国民总收入指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强调了这样几个因素:一是一个国家的所有常驻单位;二是一定时期;三是初次分配。所有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国外的减掉,我们国家的加上,就得到一个净要素收入,这个结果就是国民的总收入。因为,其他收入都是内部消化的,不过有国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