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和经验,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减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也是巩固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有效的减贫模式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开展减贫软实力外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有助于缓解大国压力和消除中国“威胁”论,有助于完善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政治经济关系并为中国海外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助于为中国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有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为充分发挥减贫软实力外交的作用,建议:把减贫软实力外交作为外交战略之一,以减贫合作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将“走出去”企业纳入减贫软实力外交框架中,加强公共外交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社会层面的接触。
第一节 减贫软实力外交的背景和含义
进入 21 世纪,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实力的性质、特征、形态及作用方式等正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国家之间利益关系日趋紧密而更加复杂,呈现依存与制约共生、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不能简单地依靠武力,还必须争取合作,以合作化解矛盾,以合作制约冲突、谋求共赢。同时,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重心从以军事力量为重心向以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为重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转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相对突出,对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便凸显出来。
自20世纪90年代初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来,软实力开始被各国学者、政要所关注,并逐渐进入国际政治研究的核心领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确运用软实力已经成为一国争夺生存空间、为国家创造良好的国际生存环境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以及中国成功的经济增长和减贫,为提升我国软实力提供了空间和基础。约瑟夫·奈认为,根据欧洲民意调查,大多数欧洲人相信华盛顿阻碍了全球反贫困、保护环境和维护和平的努力。这样的看法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1]
我国政府也深刻意识到软实力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博弈,因此更积极主动地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和其他国家有本质区别。中国软实力的目的不在于谋取地区主导地位或对他国进行控制,而在于利用软实力消除双方猜忌隔阂,为双方的互利合作扫清障碍。如果说美国的软实力来源于其优越的文化地位和西方倡导的自由民主政治价值观,那么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和发展模式。
经济社会发展和减少贫困是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减贫成就最为突出的国家,中国成功的经济发展和减贫模式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对借鉴西方发展模式而失败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软实力所产生的吸引力一直持续到今日。相对华盛顿共识,中国发展和减贫模式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因此,减贫在我国软实力战略中占有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我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重要支点,更是我国巩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
21世纪,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取得辉煌成就,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国软实力外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与对象国之间的“问题”,如中非经贸领域的问题、中国与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另一类是第三方对中国外交的丑化与攻击,如污蔑中国在非洲、拉美搞“新殖民主义”等。针对这两类问题,减贫软实力外交成为很好的解决途径之一。因为减贫软实力外交具有非敏感的特征,通过减贫软实力外交,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互动和相互了解,增强互信。减贫软实力外交既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核”,如平等互信、互利互惠、以和为贵等,又蕴含了当今世界的“时代要素”,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支持和对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
减贫软实力外交是指,以中国特色减贫理论和经验为重要基础,以传播中国减贫和发展核心价值观以及引进国际先进发展理念为手段,以消除贫困和促进人类发展为宗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外交战略的软实力外交。减贫软实力外交的精髓在于:强调互帮互利和平等合作,以及不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强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巩固执政党的基础;通过互助合作、沟通交流等方式让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中国,增加对中国的理解。
第二节 中国减贫软实力外交的基础
消除贫困既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共同关切,也是南南合作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减贫成就,中国减贫成就和经验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
世界银行自1981年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进行监测评估。2012年初,世界银行将全球贫困数据更新到2008年。数据显示,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每天消费低于1.25美元(200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的贫困线,全球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19.38亿人,减少到2008年的12.89亿人,共减少6.49亿人。同期,中国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8.35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