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经济特区智慧城市建设报告

    作者:张克听 王丽萍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不断提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被刷新,网上预约、购物、挂号、交通提示等使生活越来越便捷。与此同时,社会管理也在顺应时代变化,在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创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被打破,信息数据的充分流通和使用促使社会管理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逐渐走向简政放权,居民自下而上地主动提需求、提意见,政府及时处理与解决的全方位透明化管理模式,2013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智慧社区”,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正式在全国各地试点。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认真探索,积极投入,努力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智能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政府管理与社会建设的渠道与桥梁,提高了社会建设的效率。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不断提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被刷新,网上预约、购物、挂号、交通提示等使生活越来越便捷。与此同时,社会管理也在顺应时代变化,在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创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被打破,信息数据的充分流通和使用促使社会管理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逐渐走向简政放权,居民自下而上地主动提需求、提意见,政府及时处理与解决的全方位透明化管理模式,2013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智慧社区”,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正式在全国各地试点。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认真探索,积极投入,努力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智能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政府管理与社会建设的渠道与桥梁,提高了社会建设的效率。

    一 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信息化发展状况

    1.深圳经济特区:完善“织网工程”,创新社区治理

    所谓“织网工程”,就是将各部门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编织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通过信息采集、比对核实和数据交换,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挖掘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再造政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

    “织网工程”形成于2010年前后,旨在解决由“人口倒挂”现象引发的占深圳2/3以上非户籍人口被排斥在公共服务之外的问题,2012年7月《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就“织网工程”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进行了顶层设计,自同年8月起先后在龙岗南湾街道、坪山新区进行街道、区两级试点;2013年11月5日,《关于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实施方案》发布,提出2014年末完成建设并试运行“织网工程”,促成信息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联通共享,同年荣获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城市”以及“信息惠民示范市”;2015年,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织网工程”综合信息正式并网,实现社会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政府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型。

    深圳市“织网工程”采用公共信息资源库、网格信息员队伍,社会管理工作网、社区家园网,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决策分析支持系统的基本架构,即“一库一队伍,两网两建设”(见图1)。

    图1 “织网工程”基本架构

    (1)公共信息资源库,包括人口、法人(机构)、房屋、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矛盾纠纷问题和隐患事件、社会信用、市场监管等主题信息库。数据方面,全市只设一个信息资源库,采用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市直各部门不另行重复建设,只按照业务职能自行维护业务信息库,既节省了大量建设成本,又规避了因标准不统一而引发的数据共享障碍;信息方面,纵向上实现了“市—新区—办事处—社区”四级联通,横向上悉数接入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等36个市直部门,其中16个部门实现了数据同步更新,横纵两向同时贯通,将传统的“川”字形政务信息系统架构改造成“井”字形,打破了“信息壁垒”,整体实现了资源再整合,同时通过各部门各自掌握信息的互联互通,保障了决策与服务的精准度。

    (2)网格信息员队伍,根据“属地管理、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深圳市结合社区类型、人口数量等情况,以平均1000套(间)房屋为标准,将全市划分为1.6万个网格,同时结合“一格一员”的模式,相应配备1.6万个网格信息采集员,组成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每一个采集员按规定的周期动态采集网格内的人口、法人、房屋、城市部件以及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等数据,相较于过去有关部门如综治、民政、劳动、城管等为满足业务需要而各自成立采集队伍,分别上门采集的做法,极大地精简了基层采集队伍,减少了重复工作及扰民现象,提高了数据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3)社会管理工作网,是“织网工程”整体架构下处理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的工作系统,按照“及时发现、联动化解、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监督考核”的要求,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通过社会管理工作网分流、处置、督办、反馈和考核,采集到的数据进入公共信息资源库中转变为事件信息,由社会管理工作网联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