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
一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一)美、日、德等传统汽车产业强国开始复苏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汽车产业首先受到冲击,当年全球汽车产量就下降了近300万辆,美、日、德等传统汽车产业强国产量纷纷出现下滑。2009年,全球汽车产业迎来了真正的“严冬”,全球汽车产量比2008年减少了近900万辆,同比下降12.5%,美、日、德等国家的汽车产量也降到了多年未见的低点,尤其是美国汽车产量仅为570.9万辆,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减少了近一半。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全球汽车产业唯一的亮点出现在中国,当年中国汽车产量一举突破13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从2010年开始,世界汽车产量开始企稳,不但止住了下滑的趋势,还超过了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的产量,2011~2014年,全球汽车产量整体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美、日、德等国在经历了2009年的“冰点”后,汽车产量也逐渐开始复苏(见表1)。
表1 金融危机前后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大国的产量情况
(二)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全球主要的汽车产业布局仍然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但是传统汽车强国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正不断下降。2007年,美、日、德三国汽车产量之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9%,金融危机后,虽然各国汽车产业明显复苏,但2014年三国汽车产量之和仅占全球产量的31.6%,下降趋势十分明显。相反,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产量连年增加,到2014年,金砖四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传统三强。以中国为例,2007年汽车产量为888.2万辆,2014年已经达到2372.3万辆,增长了167.1%,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达27.5%,自2009年开始,一直稳居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之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汽车市场极大地刺激了本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同时全球汽车巨头企业纷纷在市场所在地投资或合资生产,这直接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汽车产量的加速增长。未来几年,这种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不会改变,而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一种“新常态”。
(三)主要汽车厂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1998年,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并购后成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此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汽车公司并购潮。2000年前后,全球汽车厂商基本形成了所谓的“6+3”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诺六大跨国集团和本田、宝马、标志—雪铁龙三个相对较小的独立制造商。以上九大厂商基本上控制了全球汽车产业,不仅在产销量上占有绝对比重,也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汽车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先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宣布分手,后是通用公司宣告破产,成立新的通用公司,之前相对稳定的“6+3”厂商格局逐渐被打破。同时,新兴汽车市场不断出现表现抢眼的厂商,比如韩国的现代集团、印度的塔塔集团、中国的上汽集团等,这些新兴厂商已经在产量上逐步赶超传统的九大制造商。可以说,全球汽车厂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在继续,未来几年,有可能会形成新的厂商格局。2014年全球汽车企业销量排行如表2所示。
表2 2014年全球汽车企业销量排行
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放缓
2001~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从年产销200万辆激增到1800多万辆,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在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的刺激下,汽车产销量两年就增长了一倍,一举超越之前的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然而,2011年之后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放缓,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的增速降到10%以下甚至不到5%(见表3)。
表3 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增速
这种增速放缓的现象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过程,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也普遍经历过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的汽车普及期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