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
一 股市的运行概况及特点
在2013年的股市发展报告中我们曾经预测2014年会出现第二个“5·19行情”,在2014年的股市发展报告中我们进一步预测2015年的上证指数将突破4000点,有望挑战5000点。以上预测在2014年第四季度及2015年上半年都一一得到市场的验证。
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的股票市场走势又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的特点是金融股与蓝筹股快速上涨,拉开了牛市序幕。2014年10月后,尤其是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降息之后,市场选择了向上突破。2011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三年的时间上证指数一直在2450点之下运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降息之后的2014年11月24日,该指数突破了2450点,这意味着自2009年8月之后熊市结束了,市场将出现新的牛市格局。从以往的经验看,牛市中受益最大的行业是券商,其次是保险及银行,当市场认同行情反转之后,这三个行业的股票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券商板块为例,在随后的13个交易日里,平均股价实现了翻倍。在券商、保险及银行股的带动下,上证指数迅速突破3000点,2014年底已经上升至3200点。
上证指数在2014年底出现快速上涨时,创业板指数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了下跌,原因是2013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已经出现趋势性上涨,在这个阶段投资者的股票配置主要选择创业板和中小板类股票,当金融类股票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现大幅度上涨时,投资者普遍进行股票结构的调整,卖出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而买入金融类股票。因此,在该阶段上证指数出现大幅度上涨,而很多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却出现较大幅度亏损的奇怪现象。
第二阶段是科技股领涨,科技股再现疯狂。2015年第一季度,上证指数横盘整理,但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出现大幅度上涨(2015年第一季度中小板指数上涨46%,创业板指数上涨58%),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数出现了明显背离的走势。
以科技股为主的创业板市场早在2012年底就开始启动,2013年和2014年一直领涨股票市场。科技股率先启动,既有经济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特殊的背景因素。从经济基本面看,2012年后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很多产业陷入了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困境,而以网络科技、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股票市场的资金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最敏感的,投资者纷纷抛售煤炭、有色金属、钢铁及房地产类股票,而追捧新兴产业的股票,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大多以新兴产业为主,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直接受益者。从市场因素看,2012年后的两年时间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波三折,新股发行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很多拟上市的公司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有些选择借壳上市,有些选择被上市公司收购,即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资的方式收购这些优质资产。创业板市场的股票估值较高,通过定向增发来收购优质资产容易获得股东的认可和二级市场的欢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经过2014年第四季度的热点暂时切换后,科技股在2015年初重新领涨市场。2015年第二季度是沪深两市齐头并进的阶段,二级市场行情进入主升浪。该季度上证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最大涨幅分别为38%、50%和73%,但按照一个季度计算,上证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14%、15%和22%。
虽然从绝对值看,2015年6月初的上证指数不及2007年10月的高位,但从估值的比较看,2015年6月初的股票估值已经处在历史最高位。因为上证指数里金融股的权重太高,无法准确反映全部股票的价格波动,我们采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全部A股涨幅的万得全A指数。该指数2015年6月12日的高点比2007年10月16日的高点高出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