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5年的中国国际收支

    作者:林楠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摘要: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新常态。按最新的国际收支统计口径,截至2015年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为1486。0亿美元,同比增长84。6%,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约为3%,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为1256。0亿美元,同比下降261。4%;储备资产减少671。4亿美元,同比下降145。4%。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均反映出境内主体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调整。预计2016年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继续维持在健康合理水平,其他投资项下资本流动成为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藏汇于民”效果将继续显现,国际收支新常态与人民币国际化将形成良性互动的正向循环。
    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当前,中国正在进入外汇形势从持续净流入到趋向基本平衡、管理方式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新常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商品相互交换,要素相互流通,彼此间必然发生货币收支关系。国际收支作为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系统的货币记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涉及国家的根本利益。正如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趋于基本平衡。

    一 2015年国际收支总体情况

    从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延续“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不含储备资产[1],下同)的发展态势。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新常态[见图1(a)]。其中,经常账户顺差基本稳定,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经历半年期的扩大后于2015年第二季度有所收窄[见图1(b)]。按最新的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见表1)[2],截至2015年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为1486.0亿美元,同比增长84.6%,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为2.9%[3],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为1256亿美元,同比下降261.4%;储备资产减少671.4亿美元,同比下降145.4%。

    表1 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季度表)

    (一)经常账户总体情况概览

    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4]。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在各项目差额中,经常账户顺差较稳定,并且顺差全部来自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均为逆差,并且逆差主要来自服务贸易。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2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72.7%;服务贸易逆差为944.8亿美元,同比增长52.9%;初次收入逆差和二次收入逆差分别为103.7亿美元和3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主要由服务贸易逆差抵消。就货物贸易顺差而言,从国内因素来看,伴随加工贸易、外资企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一般贸易以及私营企业进出口顺差占比有所提升;从国际因素来看,伴随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口价格回落成为货物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因素。

    (二)贸易条件与货物贸易顺差

    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进口价格指数回落,中国贸易条件明显改善,从而为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以及福利改善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从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结构发生改变的重要外部冲击因素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导致中国的进口产品价格和贸易条件出现波动,成为货物贸易差额变化的重要原因。由图2可知,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贸易条件与货物贸易季度差额呈现同向相似变动趋势。将这二者相联系,不仅是因为贸易条件波动与货物贸易顺差变化二者之间密切关联,更重要的是贸易条件波动会带来福利变化,甚至影响国家财富。这方面的不利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进口产品价格大幅增长、贸易条件恶化时期[5]。作为交换比价,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比,其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贸易条件下降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即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商品[6]。2009~2011年是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再次下降回落至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的2008年最低水平的时期。在此前和此后,伴随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下跌,中国贸易条件得以改善,货物贸易顺差持续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图2 货物贸易季度差额与贸易条件

    (三)结构调整下经常账户顺差变化及其构成

    2015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约为3%,继续维持在健康合理的水平上。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及其构成发生变化还受到国内重要因素的影响。根据开放经济恒式CA=S-I,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是与国内的储蓄率和投资率相对应的。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