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
一 调研背景和基本原则
(一)调研背景
2015年7月10~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通州区作为行政副中心,肩负着服务北京行政事业单位、承接中心城功能转移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功能。面临着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高精尖产业、优化宜居生态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的艰巨任务。从人才工作的角度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通州区将面临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高端人才需求骤然增长、人才集聚速度不断加快的历史新机遇。同时,也将承受人才诉求更加多元、人才服务压力增加的新挑战。
高层次人才是人才中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人才群体的结构,是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核心意义的人才群体。要想牢牢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应对好挑战,通州区的人才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行政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立足于服务行政副中心各项事业发展,加快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端化、适用型的人才队伍,为行政副中心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为使人才工作更具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州区及时成立课题调研组,聚焦行政副中心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开展调研。
在调研中,课题组立足行政副中心建设,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注重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政策性的结合,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所做的“通州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项目”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访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等方式,重点分析当前通州区人才现状、高层次人才需求等情况,并结合其他先进地区在人才聚集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通州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二)基本原则
在调研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调研人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论证行政副中心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准人才发展的短板,并提出解决措施。
(2)坚持发展导向,以行政副中心建设为指引,根据现实中发现的人才需求和主要问题及成因,提供人才战略政策及其执行效果评估的思路,以及人才聚集的途径。
(3)坚持应用导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强调研的针对性,突出调研对行动计划的决策参考指导作用。
二 行政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人才需求
(一)行政副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
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将通州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定位,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北京未来发展做出的决定,更大程度上,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而做出的重大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而建设行政副中心,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这意味着,通州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一枚重要棋子,甚至是“棋眼”。
(二)行政副中心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需求分析
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备、生态优良、职住合一”的要求,今后5年内,通州区必然会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必然更加健全完善,交通会更加便捷通畅,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会更加强大;功能配套会更加优质完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都将得到快速的发展;生态环境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水环境治理会更有成效,绿地公园会更多、更有品位,社会秩序会更加良好;产业发展必然走向高端化,门槛会更高,量级会更大,速度会更快,就业条件会更好。同时,位于京津冀腹地的通州区也必然会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未来通州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重点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治理、教育医疗、文化产业、高端商务、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行业中产生。其中,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和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将是未来通州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的重点。
三 通州区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
调研组对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期评估组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共面向全区各行业人才发放问卷4395份,回收439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395份,有效率100%。问卷发放范围覆盖全区相关部委办局以及全部乡镇、街道、产业园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调研组结